整治环评造假 要持续做好两篇“文章”

2024-03-12 11:18:16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近年来,多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被曝光。对此,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近日在第二场“部长通道”上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和有关部门一起,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

  保护环境、守护好青山绿水,是一切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准入证”,环评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近年来的环评报告弄虚作假事件时有发生。黄润秋在“部长通道”上的表态,既彰显了政府部门对此类现象的“零容忍”态度,也凸显整治环评报告造假已经刻不容缓。

  环评报告本应秉持公正客观原则。但综观造假事件,其根源在于利益作祟,导致环评报告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式心态之下严重“跑偏”。于是,有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热衷走过场、秀花活,避实就虚,环评报告极尽注水之能;有的机构干脆奉行“拿来主义”,移花接木,照搬照抄;有的机构则走向“专业化、产业化”之路,通过证书“挂靠”,售卖“资质”,以此坐收渔利,中饱私囊。

  环评防线一旦失守,戕害的不仅是来之不易的良好生态格局,对于协同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起到干扰和破坏作用。不过,魔道一尺,道高一丈。近年来,政府部门严厉打击和整治环评造假现象,可谓“直击靶心”、发力精准——在科技赋能环保监管方面,许多花样百出、隐蔽性强的造假手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天眼”下,皆现出原形,无处藏匿;在提升违规违法成本方面,相关立法不断推进。黄润秋“点名”的山东锦华公司造假案,成为“环评入刑”第一案,这无疑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势必起到巨大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打蛇要打七寸。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这是斩向环评造假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把利剑。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政府部门需要持续做好两篇“文章”,要注重将“科技赋能监管水平”和“提升违规违法成本”始终贯穿于监管全链条,让胆敢环评造假者深刻体悟到,高压打击态势不仅只是一种多部门快速反应的雷霆行动,更是一种在“科技监管水平高”“违规违法成本高”面前不可以身试法的自我认知与清醒。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