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薪制: 要守住制度规则的边界

2024-04-09 10:56:20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近年来,“禁止职工交流个人薪资信息”等“密薪制”规定被许多企业写进管理制度,甚至部分内容直接写进了劳动合同,以至“密薪制”持续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法无禁止即可为。据报道,现行法律并无相关规定禁止“密薪制”。用人单位基于诸多考量实行“密薪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自愿约定,揆情度理,对此,我们应理性看待“密薪制”,给予“密薪制”必要的理解。

  “密薪制”作为用人单位自由裁量权的一种体现,可谓利弊互现。“密薪制”之所以引发网友争议,笔者认为,其最大“硬伤”在于不少用人单位惯于“家长作风”,权力任性,加之话语权不对等,导致“密薪制”遭到滥用——

  机械理解,滥施“家法”。个别用人单位不论青红皂白,“一刀切”理解和推行“密薪制”。譬如去年4月,冲上热搜的“员工给前同事透露工资遭开除”事件,经过法院审理和判决,员工最终胜诉,获得企业赔偿。此次舆情表明,“密薪制”虽属用人单位的管理范畴,但决不能成为用人单位肆意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借口和理由。

  逾越边界,层层加码。一些用人单位将“密薪制”当作一个筐,不仅薪酬数额要求员工保密,还针对薪酬构成、等级、标准等实行全方位“加密”。这种突破边界、过度制约的做法,既不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也让制度之手伸得过长,有悖“密薪制”的初衷和本意,有损企业的形象和发展。

  边界清晰、制约有度,这是“密薪制”发挥正向效能的重要前提。在规则之中把握好制度边界感,在分寸之间拿捏好制度约束力,该保密的保密、该透明的透明。寻求用人单位和员工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让“密薪制”最大限度地传递制度善意,发挥制度功效。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