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南阳 > 正文
淅川县:稳就业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时间: 2023年12月21日17:37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显志 通讯员 康帆 党海涛 报道

  “以前只忙着家里的事儿,挣不来钱,现在经过培训,有了本事,在家门口就上起了班!”近日,淅川县荆紫关镇张村村民张海平说起生活现状,笑得合不拢嘴。在淅川,像张海平一样享受到就业服务红利的群众还有很多。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受区位条件影响和水质保护要求,“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放牧、有矿不能开采”,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我们以户户都有打工门路、户户都有增收渠道、户户都享有就业服务为目标,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都能有业可就。”南阳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的话掷地有声。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淅川县以扎实开展“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和“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为抓手,扛牢稳就业保民生政治责任,在全县范围摸排劳动力信息,结合县情制定培训方案,持续做好就业服务,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际成效。

webwxgetmsgimg.jpg

  为将就业帮扶工作落实落细,淅川县在全县范围内精准采集16-69周岁的劳动力信息35.86万条,做到人员底子实、就业现状清、培训意愿明、就业方向准,为精准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课教我们知识,下课就能去实践!现在的培训服务可真是太棒了!”正在参加月嫂培训的雷倩开心地说道。

  “结合劳动力信息台账,全方位组织培训,确保有培训意向的都能接受培训,培训合格的都能持证,为淅川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也通过提高本领、保障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据淅川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本贵介绍,近年来,淅川县立足县情,以汽车零部件、现代中药、新型建材、新材料“四大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和文旅兴县、乡村振兴等工作为重点,精准选择工业制造、生态农业、全域旅游、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培育产业工人。同时,结合县域“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打造“丹江鱼宴”“淅川制造”“豫淅电商”“渠首果农”4大技能人才品牌建设,依据收集信息,统筹反馈至全县15家职业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项目式”、“下沉式”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实效。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640人,新增技能人才1539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302人,争创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争创1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培训示范基地,营造了“人人愿培训、培训能就业”的良好氛围。

webwxgetmsgimg.jpg

  “学了技能,村干部又帮助我找了村里伞加工点的工作,顾家挣钱两不误,生活越来越红火!”谈起这种“上门式”的就业帮扶,张海平感动地说。

  张海平享受到的“一对一”帮扶政策是淅川县将帮扶工作精细化、精准化采取的具体举措,通过乡镇、村两级具体干部具体分包,建立起“网格化”帮扶体系,打造“一站式”就业帮扶模式。“不仅要让群众学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技能就业增收,直到群众走进了工厂,我们的帮扶工作才真正发挥出价值。”荆紫关镇级包村干部杨洪江说。

  为打通群众就业的“最后一公里”,淅川县以“拼”字为本,深入调研破难题,不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质量,规划引领、多措并举、精准破题,答好群众“就业卷”。

  依托“南阳智慧就业”、“淅川高智就业”、零工市场“即时快招”、网络云直播四大招聘平台,动态发布求职招聘信息;同时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重点制造业专场招聘会等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畅通就业渠道。2023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招聘会40余场,动态发布各类就业岗位1.6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000余人。

  依托劳务输出拓宽就业渠道。与湖北丹江口、北京朝阳、苏州吴中、郑州、许昌等地建立稳定劳务合作关系,累计在外地建立6个劳务协作站,确保劳动力输出渠道畅通。

  依靠推动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着力打造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淅川县共开展10期创业培训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0余万,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人员3201人,创业带动就业8500人。

webwxgetmsgimg.jpg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淅川县累计帮助2.02万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万人,“人人持证”已经成为淅川县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