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员的愿望
■梁尔义
采购员这一名词,在现时社会已渐行渐远,00后的年轻人,对此恐怕已模糊不清了。
从1969年到2010年退休,我一直在供销社工作,先是当了几年营业员,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当了十几年的采购员。当年我们打渔陈供销社和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业务关系、贸易往来。当采购员的那些年,历经酸甜苦辣,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但如今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当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啥时能不遭受这些罪就谢天谢地了。
在计划经济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物质匮乏,商品短缺,供销、商业经营需有人外出采购货物,于是就产生了采购员这一职业。当时流传着一段形容采购员的顺口溜:“出门像公子,上车像疯子,有座像爷子,下车像兔子,求人像孙子,回家像骡子,算账像傻子。”
那时,买车船票要排队、上下车船要排队、住宿登记要排队,甚至吃饭也要排队。腿站肿、脚打泡、嘴磨破、肚挨饿,南方、北方几乎跑遍全中国。在那时,去周边县,百儿八十里的骑自行车,顶风冒雪;三五百里的开小四轮(拖拉机),严寒酷热。北方进山货、木材,南方进竹货、茶叶,发货卸货时常要自己装卸,白天夜里待在车上,酷暑严冬日晒雨淋、风吹寒侵,还要提防半道上截车窃货的。
那时车票、船票不好买,有时还要找熟人、走后门。记得1977年春天我出差去广东,从汕头到广州只有一条路,每天只发一趟车。售票员和票贩子内外勾结,车票一早就被当地票贩子拿走了。买票贩子的票要高出几倍的价钱,回去也不好报销,让人无可奈何。再加上日常生活没规律,吃饭热一顿、冷一顿,饥一餐、饱一餐;工作上无假期没法休息,几天换一个地方,水土不服、气候不适,时常患感冒、闹肚子,苦不堪言。当采购员顾不了家,经常一趟差就是一两个月时间,家中老小不能照管,收种庄稼不能帮忙,只得家人多出力受累。但是为了供销事业,为了群众的需求,顾不了那么多,该出差还义无反顾地出发。
这些年,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尤其是交通、通信领域发展迅猛、日新月异。高速路、高铁路、飞机场遍布全国,真正达到了朝发夕至、夕发朝至,十分便利;从BB机、对讲机、大哥大、普通手机到高智能手机,又到5G通信,朋友圈、互联网,不光能通话,还能发视频,隔山阻海,跨国越洋,音讯、信息瞬间即至。
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实力大增,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货物供大于求。现在的年轻人有福气,赶上了好时代。一是不用出门采购,打个电话东西很快送到家。二是出门有钱有车,不是受罪,而是享受快乐生活,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出门求人,饱经风霜、受苦遭难。感谢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实现了小康目标,使我们梦想成真,圆了我们的小康梦。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