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引来“活水”润“富根”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焦飒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金融系统积极拓展和实施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与措施,探索实践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新途径,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9月1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金融扶贫专场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云定介绍了河南省金融扶贫工作有关情况。
“卢氏模式”花开中原
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投放554.6亿元
扶贫小额信贷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
“2017年,为破解扶贫小额信贷在我省的落地难题,省委、省政府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卢氏县开展扶贫小额信贷试点,解决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谁来落实、信用如何评价、风险如何防控、项目怎么选择等政策落地难题,为全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张云定说。
截至今年8月底,“卢氏模式”已复制推广到全省,总体上形成了覆盖全省农村地区的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建档立卡贫困户风险评价所需信息的采集工作基本完成;风险补偿金已到位44.2亿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投放由2016年末的42.9亿元增加到今年8月底的554.6亿元,惠及贫困群众124.46万户。
精准扶贫企业贷款
带动12.99万个贫困户脱贫增收
“为了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去年,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省扶贫办联合制定了‘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实施方案,精准选择符合条件的带贫企业,通过‘公司+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方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张云定说。
据了解,我省对承担精准扶贫企业贷款的主办银行,在扶贫再贷款额度的供应上予以保证,并积极推动政府和银行、担保机构共同分担贷款风险等,初步建立了支持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的政策措施。
截至8月末,全省累计投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88.49亿元,带动12.99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推出扶贫特惠政策
提供便捷服务
“我们组织和动员各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中要把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获得更加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摆在突出位置,制定配套措施,发挥各自平台优势,在贷款规模、贷款利率、审批效率等方面给予特惠倾斜。”张云定介绍。
“我们为扶贫贷款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办贷优先,推进资金、财务、办贷人员等各类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福利说。
此外,其他金融机构也积极推出相关扶贫特惠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如:邮储银行提高扶贫工作考核权重,对扶贫贷款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上实行五折计价,贷款投放不受规模限制,执行基准利率;农信联社建立5个工作日限时办结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申贷年龄由一般贷款的60周岁放宽至67周岁。
政策不变 力度不减
持续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
面对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为推动金融扶贫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扶贫政策如何执行,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金融扶贫政策是否延续等问题,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及时研究制定了专项政策。
“要求各金融机构对2020年1月1日后,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贫困户、带贫企业,及时通过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无还本续贷、展期等方式给予支持。”张云定介绍,同时,明确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延续至2023年12月31日;并将边缘户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象一体推进,贷款申请条件、程序及支持政策等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致;此外,拓宽精准扶贫企业贷款主体,支持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合作社带头人发放扶贫项目经营性贷款,并将其纳入精准扶贫企业贷款鼓励范畴。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