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明年底基本实现城乡配送当日达、次日达
【中原经济网讯】(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到2021年年底,我省要基本实现全省城乡配送当日达、次日达;实行公路治超“黑名单”制度,严重违法超载将被联合惩戒……10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制约物流降成本的“老大难”问题,创新思路和政策手段,着力提高企业政策获得感。《方案》从降低制度、要素、税费、综合成本四个方面提出24条具体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我省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这是10月22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的。
着力降低物流制度成本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保持稳步下降,有效激发了微观主体活力,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仍有“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也正是基于此,降低物流成本对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各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物流降本增效工作推进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连续7年下降,成功获批全国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省。
《方案》提出,要着力降低物流制度成本。完善证照和许可办理程序,加快推进运输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推动线上办理签注,优化大件运输跨省并联许可服务,2020年年底前建立普通干线公路桥隧技术状况数据库。
要科学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建设源头治超信息监管平台,实行公路治超“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
要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停靠管理。加快郑州、许昌、安阳、济源等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进度,推广应用新能源配送车辆,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支持洛阳、濮阳、鹤壁等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在城乡配送网络建设、标准化示范创建、技术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到2021年年底,基本实现全省城乡配送当日达、次日达。
推进通关便利化。推进“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改革,优化商品检验模式和转关货物管理,力争2020年全省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减50%以上。
鲜活农产品可免收相关车辆通行费
《方案》要求,要落实物流领域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企业或个人购买挂车车辆购置税、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等税收政策。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物流辅助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自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要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实施高速公路货车差异化收费政策,引导车辆在拥堵路段、时段科学分流,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加强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的路网运行保障,确保不增加货车通行费总体负担。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
在降低铁路航空货运收费方面,推行大宗货物“一口价”运输,对部分货运杂费项目实行阶段性减半收费政策,运杂费迟交金收费费率由3‰降至1‰,取消货物运输变更手续费。推行口岸收费“一站式阳光价格”,提高收费透明度。
此外,还要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力争2020年年底前新开工铁路专用线5条以上、建成投用铁路专用线5条以上。
推动郑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在降低物流要素成本方面,《方案》提出,保障物流用地需求,支持利用铁路划拨用地等存量土地建设物流设施,鼓励各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鼓励因地制宜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物流设施,提高国家物流干线网络集疏运能力。
在降低物流综合成本上,实施“1133”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十大物流通道、10个国家物流枢纽、30个区域物流枢纽和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联运配送三大网络建设,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作体系。推动郑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加强县、乡、村共同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覆盖特色优势农产品分级、预冷、包装、运输、销售等各环节,产销密切衔接、利益紧密联结的供应链条。
培育骨干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建设,探索仓配一体化、入厂物流、国际供应链、海外协同等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提升覆盖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还要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普及应用。推进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推广使用绿色包材和可循环包装,发展绿色供应链。支持寄递企业使用低重高强包装箱,全面推广应用“瘦身胶带”,试点应用免胶带纸箱,减少邮件快件包装用量。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