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永红 通讯员 张立武 李小亮 方梦珠
秋风送爽,天朗气清。日前,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精心组织开展了为期9天的“2025年度生态环境执法实战大练兵案卷评查”活动。此次活动规模大、标准高、内容实,旨在通过以评促学、以查促改,锻造一支本领过硬的生态环境执法铁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精英汇聚 严把案卷质量“生命线”
本次评查汇聚了来自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各地市法规部门和执法办案一线的38名精兵强将。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是各地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在9天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评查组秉持对法治负责、对案件负责、对每一名执法人员负责的态度,投入了这场对执法成果的全面“体检”。
此次活动采取“线下+线上”模式,前5天线下评审190本纸质案卷,后4天线上评审348份电子案卷。评查范围覆盖全省19个市级推荐集体、35个县级推荐集体及142名办案个人,涉及各类环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拘留、污染环境罪等案卷共计438份。评查采取随机抽查方式,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与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反映了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执法办案实况。
严格标准 对标对表细查“显微镜”
案卷质量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衡量执法规范化的“刻度尺”。本次评查严格依据生态环境部下发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细则》,构建了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评查工作聚焦案卷的“合法性”与“规范性”两大核心。
在合法性方面,重点审查执法主体是否适格、事实认定是否清楚、证据链条是否完整、法律适用是否准确、程序履行是否到位等关键环节,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在规范性方面,则细致到文书格式、用语表述、印章使用、立卷归档等细节,力求每一份案卷都成为规范执法的样板。
评查现场,气氛严肃而专注。评查员们时而埋头翻阅厚厚的卷宗,时而低声交流探讨疑难问题,时而认真记录发现的问题与亮点。案卷的字里行间,承载的是执法人员的汗水与智慧,也接受着评查员们最严格的审视。
交流互鉴 凝心聚力共谋“提升策”
此次评查不仅是一次严格的考核,更是一次宝贵的全省执法业务交流盛会。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在完成基础评查与排名后,专门组织召开案卷质量提升研讨交流会。
会上,各地市评查人员开诚布公,踊跃发言。大家不仅就评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梳理,更结合自身办案实践,提出了在调查取证、法律适用、自由裁量、新业态监管等方面存在的困惑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分享。
同时,活动特意安排了先进经验分享环节。本次评查中排名靠前的部分地市代表,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在规范执法程序、提升证据质量、强化内部法制审核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这些“金点子”和“实战秘籍”,为其他地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真正实现了“先进带动后进”,共同进步的预期目标。
擘画未来 科技赋能开启“新篇章”
活动的最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与部署,释放出以科技创新和精准培训驱动执法质量持续提升的强烈信号。
全力推进智慧办案系统升级。未来,河南省生态环境智慧办案系统将全面接入生态环境部建设的在线案件办理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办案与数据共享。这将彻底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执法信息上下贯通、业务协同办理,极大提升办案效率与规范化水平。
积极探索AI智能评查应用。为应对案卷数量持续增长、人工评查成本高的挑战,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正积极探索逐步推行AI智能评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案卷进行初步筛查和辅助评分,将人力集中于复杂疑难问题的研判,从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并实现评查标准更精准、更统一的落地,最终推动全省办案质量整体性、跨越式提升。
深入开展“点对点”精准培训。针对本次评查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各地市提出的实际需求,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计划于11月中旬后,选派由业务骨干、法律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分赴各地市开展“量身定制”的精准培训,送教上门,直面问题,答疑解惑,切实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实战能力。
此次案卷集中评查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一次有力的推动。它评出了压力,查出了动力,学到了方法,明确了方向。
全省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将以此次评查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执法大练兵活动,不断强化案卷质量意识,以更加规范的执法行为、更加精湛的业务能力、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守护中原大地的绿水青山,为谱写更加出彩的新时代河南生态环境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