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刘芳 王思懿
“以后终于能安心去跑业务了!跨市县矫正手续办理完成后,我们公司又签订了多份业务合同,现在已经恢复正常运营了。”近日,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冒着寒风送来锦旗,紧紧握着鹿邑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手再三致谢。鲜红绸缎上的字迹,不仅承载着对检察机关精准帮扶的由衷谢意,还镌刻着一场跨越豫苏两省的司法温情实践。
王某的困境始于半年前。2025年4月,王某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在鹿邑县接受社区矫正。此前,他在鹿邑县经营着一家中型家具企业,生意覆盖多地。入矫期间,王某始终严格遵守报到、学习等监管规定,表现良好。然而到了11月初,新的难题摆在了他面前。
“自从入矫以来,出县都要审批,我也没办法天天请假,所以只能在家‘躺平’,订单不断流失……”在日常谈心谈话中,检察官敏锐察觉到王某的焦虑。由于企业多项核心业务需他本人前往江苏省南通市洽谈合同、跟进项目、管理业务,一般外出审批通道满足不了其活动范围大、频次多的客观需求,能否顺利处理豫苏两省的业务,成了维系企业生存的关键。
“一边是必须坚守的监管底线,一边是社区矫正对象的企业经营困境,这个矛盾必须妥善解决。”承办检察官意识到,王某的情况具有特殊性:作为企业负责人,若无法及时处理异地业务,不仅企业将面临经营危机,还可能让王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社区矫正效果。
为破解这一难题,鹿邑县人民检察院立即联合县司法局成立工作组,启动调查核实工作。检察官调取王某的矫正档案,逐一核查其入矫以来的报到记录、思想汇报,确认其无任何违规行为;驱车千里赴江苏省南通市实地走访,逐一核查合同项目、业务场景,在确认王某请假事由正当,符合“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审批条件后,立即启动跨市县矫正执行程序,精准施策,打通跨区域矫正的“堵点”。
这样的帮扶并非个例。近年来,鹿邑县人民检察院坚持更新司法理念,将社区矫正监督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相结合,通过主动探索跨区域帮扶、府检联动协作等新思路,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解决了矫正对象的实际困难,助力他们从“管得住”向“矫得好”转变,真正打通重返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让司法温度照亮矫正对象的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