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谋发展 创新服务开新篇 ——叶县人民医院努力打造县域医疗优质服务新高地

2025-11-25 11:05:40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张蔓丽 郝延辉 文/图

  编者按:叶县人民医院以建设县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坚持“厚德、博学、精诚、创新”的院训,持续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不断优化服务体验,助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叶县人民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引领为方向,始终坚持“聚共识、抓党建、强学科、精管理、优服务、转作风、提内涵”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建设“辐射豫西南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为目标,围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管理体系优化和民生服务创新,全力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急诊科主任彭炳钧(右)对严重创伤患者术后进行查房及心理疏导

  医院简介

  叶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位于县城西郊健康路西段,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全县急救与诊疗中心。医院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950张,现有在职职工12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24人,高级职称150人,是县域唯一一家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达标单位,是县域心电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设置51个临床医技科室,基本涵盖所有临床二级学科,其中产科、普外科、神经内科为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儿科为平顶山市临床重点专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疼痛科为平顶山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发育指标延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河南省县级特色专科。该院配备3.0T核磁共振、512层能谱CT(计算机层析成像)、DSA(减影血管造影)、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并由河南省人民医院派驻专家82名,覆盖该院亚专业32个,为医院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省医驻扎强能力 提质增效惠民生

  “太感谢啦,是咱们医院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近日,在叶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病房里,患者的父亲张先生眼含泪水拉着医务人员的手表示感谢。

  28岁的患者张三(化名)3年前在外出打工期间,一次体检报告显示其肾功能、肌酐、尿蛋白、潜血等各项指标均不正常,经过全面检查后被确诊为局灶增生、IGA肾病。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张三先后到多家医院进行治疗。病情好转后,为了维持家庭开销,他一边服药一边外出打工。


心内科三病区主任李跃杰(右)为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术

  “屋漏偏逢连阴雨。”今年11月,由于张三身体虚弱,又感染重症肺炎,去多家医院进行医治。然而,经过十几天的抢救,病情不见好转,医院对他放弃治疗。

  张三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其家人实在割舍不下这么年轻的生命。于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张先生又把儿子送进叶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立即进行抢救,不能等了。”叶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范淑敏看着危在旦夕的患者焦急地说。

  “时间就是生命”,在重症监护室所有医务人员十几个日日夜夜的抢救下,张三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各项指标均已接近正常值。

  “对患者来说是重生,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综合实力的挑战。”叶县人民医院执行院长李佩丽说,这名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多科室医务人员的迅速反应和成熟的救治能力,也是医院综合救治能力提升的体现。

  “患者的感谢是对医院的信任。”为整体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2020年5月8日,经县政府同意,叶县人民医院由河南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全面托管,并增挂“豫西南分院”的牌子。托管5年来,省医共委派出7批共82名专家进驻医院,充分发挥省医本部强大业务后援优势,不断强化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从而使该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同时,该院发挥医共体龙头医院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重症救治水平提升,满足更多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帮助

  目前,叶县人民医院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开展适宜技术1502项。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开展,实现了多个“首次、首例”,其中颞颌关节腔灌洗术、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椎动脉开口支架植入术等填补技术空白项目累计230项。与托管前相比,该院总诊疗人次、三四级手术台次分别增长67.45%、143.38%;外转人次同比下降76.44%;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务人员增加107人,增长89.20%。同时,该院以平均每年3个科室、专业的速度,完善医院学科建设。从2020年的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2021年的儿童生长发育科到2024年的家庭化产房、便民门诊等,该院解决的都是群众的“心病”。

  改善就医体验 优质服务暖人心

  “我每次来到医院看病,都是门诊大厅的护士搀扶着我去挂号、检查、缴费、找医生,他们待我如亲人一样温暖……”今年84岁的保安镇独居老人常奶奶说。多年来,肠胃功能紊乱和便秘问题为常奶奶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每隔半个月,常奶奶都会步行到该院求助。“这位奶奶非常不容易,每次来医院她都拄着拐杖、拿着一个坐垫,走累了随时坐下来休息。只要看到她来医院,我们就会主动帮助她去挂号、找医生,全程陪同,直到她完成治疗。”该院门诊部主任张攀婷说,门诊大厅设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以“服务群众零距离”为目标,把挂号、缴费等多个环节进行简化,并提供挂号、费用结算、检查预约、导诊、政策咨询、投诉建议受理、医疗业务盖章、平车轮椅租借等21项便民服务。该服务中心为年龄大、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安全、温馨、贴心的全程服务,优质的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并获得了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颁发的全国《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团体奖项。


基层卫生院紧急上转急救患者

  同时,该院紧紧围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优化服务流程,开展“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活动,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解决居家护理难题。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服务”模式,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术后患者、慢性病患者)提供静脉采血、伤口护理、导管维护等临床专业护理服务,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我们开展的护理到家服务活动,在基层很受欢迎。”该院护理部主任李亚楠说,城关乡孟北村75岁的李阿姨患有脑出血8年了,由于反复出血造成偏瘫、卧床不起、不能活动、不能言语、大小便失禁等,长期需要使用留置导尿管。因其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打工,李阿姨的生活起居由护工照料,但护工缺乏专业医疗护理知识。去年4月以来,医院护理到家团队成员为李阿姨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同时给护工讲解专业卧床患者居家护理指导。“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上门服务是今年正月初一。当家家户户居家团聚时,团队成员突然接到求助电话:李阿姨需要更换导尿管。大家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立刻带着药箱、冒着严寒来到患者家中。”李亚楠说,“我们的服务让不能言语的老人眼含泪水。”

  提升能力 织密急诊救护网


一站式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患者医疗证明审核盖章

  该院以“急”和“重”为导向,强化“时间窗”理念,打造急危重症一体化救治体系。通过整合以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为引领的诊疗中心建设,构建“院前预警—院内急救—多学科联动—重症监护”全链条救治网络,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协同”的质变,达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通过一张快速构建、覆盖城乡的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转化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实力量。

  “自去年我们卫生院设立急救站以来,尤其是胸痛、卒中、创伤三个单元的有序创建,在基层发挥了重要作用。”叶县廉村镇卫生院院长张建华感慨道,这不仅让急性脑梗死、心肌梗死及外伤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还能快速转送至上级医院进行抢救。通过完善的急诊急救网络体系建设,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截至目前,该急救站已接诊和转送急诊患者近1180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叶县卫生健康委的政策支持和叶县人民医院的技术帮扶。

  四级联动 编织覆盖城乡的生命救治网


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王永超(左)指导患者急诊取栓术后管理

  “群众健康无小事。”叶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叶英军表示,为构建覆盖城乡的急诊救治网络体系,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公益效能和引领作用,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紧密联动各基层卫生院,通过技术下沉、医疗资源整合与四级联动机制,全力打造“城区15分钟、乡镇15分钟、乡镇转城区30分钟”急救圈。

  乡镇卫生院创建胸痛单元,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性胸痛救治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患者救治过程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就像“穿针引线”一样,将县、乡、村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胸痛患者的快速识别、诊断和转运救治。

  该体系不断强化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协作,有效整合县域内急性胸痛救治医疗资源,核心目标在于打通急性胸痛救治“起跑的第一公里”。如今,一个清晰的“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乡镇卫生院胸痛单元—村卫生室胸痛救治点—村民健康小屋”四级联动体系已然形成,为群众生命健康构筑起一道坚实屏障。目前,叶县已有5家乡镇卫生院通过胸痛救治单元国家认证,70所村卫生室审核通过胸痛救治点。同时,叶县卫生健康委还为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配备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救治设备,提升了基层应急响应能力。

  近年来,叶县通过构建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还重塑了县域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生态。这张不断织密织牢的生命之网,正以其高效、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用责任与担当,为叶县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