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王东产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乐监管支局始终牢记金融监管政治属性,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着力加强监管引领,坚持“六力”同向,引导辖区各保险机构坚持“保险姓保”,恪守市场定位,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建设“人民满意保险”。
强力政治引领,践行保险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南乐监管支局要求,各保险公司要准确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保险姓保”,回归市场本原,保持保险服务与自身定位同向、与监管政策同步、与提振经济同心,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保险社会保障,积极开发多样的保险产品,着力优化提升保险服务供给,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提升服务质效,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保险”。
聚力化堵疏淤,及时解决拖挂车“承保难”问题
针对南乐县上万辆拖挂车“承保难”问题,南乐监管支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领导报告,两次下发文件,要求全县所有财险公司全部敞开拖挂车保险业务办理,做到交强险“应保尽保”、商业险“愿保尽保”;建立“周报告、月监测、季通报、年总结”工作机制,针对营销不力、业务落后的机构及时监管约谈,确保南乐运输业和车主安全生产。截至目前,全县共办理拖挂车等营运车辆保险业务3549辆,金额2456.84万元,拖挂车顺利承保并受到当地运输企业和车主的好评。
助力粮食安全,积极推动农业“全时空”保险保障
南乐监管支局及时指导涉农保险机构紧扣农业保险政策、农业发展及民生诉求等,将防灾减灾理念融入农业保险服务全链条,建立覆盖农作物“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农业保险综合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机制,加强从保险宣传、技术培训、专家授课,到保险培育的综合性营销,健全从风险预警、灾前服务、应急救援,到兜底赔付的全流程服务,完善“全时空保险保障”体系。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实现保险赔付“无时滞”。2025年,中国人保等3家保险公司为南乐55.41万亩小麦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5亿元,小麦保险赔付941.13万元,惠及农户4.3万户,实现农民“减产不减收,受灾不返贫”,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加力普惠保险,大力保障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南乐监管支局鼓励“线上”保险服务,如中国人寿推出“蓉家保”、泰康“安心养老”产品,降低承保人保险费用,提高保险服务成效,提升承保人的幸福感;大力推广普惠保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补充医疗”多层次保障体系,保险保障延伸到“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引入“保险+服务”模式、整合居家维修,第三者责任家庭财产保障,并扩展到快递、物流等新业态从业者收入补偿等新领域;推出普惠型家财保险,涵盖火灾、燃气爆炸等家庭财产损失及第三者责任,强化人民群众的家庭安全;创新推出“出品信用险”“营业中断险”等产品,强化小微企业运营保险保障。
着力合规监管,认真推进保险业合规执业
人寿保险公司严格执行“报行合一”要求,全面加强费用规范性、真实性管理,严禁虚列人头,严禁虚列工资、严禁虚列费用,并加强保险销售全过程管理,坚决遏制误导销售。财险公司持续规范车险业务,强化手续费核算管控,严格执行报批报备的车险条款费率;对特种车、营运车等做到交强险应保尽保,商业险愿保尽保,提升服务可及性;扎实开展农险“风险减量”工作,加大对农险领域虚假承保、虚假理赔、虚列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合力消保维稳,积极建设“人民满意保险”
南乐监管支局要求各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不断充实一线投诉处理队伍,切实承担消保主体责任,坚决压降投诉举报数量;要牢固树立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工作思路,真诚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不得消极对待消费者投诉,放任投诉举报升级,更不能将矛盾纠纷推向监管部门;要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做好产品销售适当性管理,妥善处理消费者诉求,对查实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严肃追责问责。
今年以来,南乐监管支局共接收保险业投诉咨询23人次,办理信访投诉调查处理案件7起,信访投诉问题调查处理满意率100%,无一例上诉。
截至6月底,南乐县原保险保费收入本年累计3.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速11.14%,超过全市平均增速8.48个百分点;保险赔付支出1.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速10.48%;其中,超过全市保险赔付支出平均增速6.89个百分点。
据了解,南乐保险业进一步拓展保险领域,提升保险保障功能,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各项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实现了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