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泽远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准把握教学方向,推动“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月11日,郑州市中原区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白爱萍、数学教研员刘惠萍、道法和劳动教研员汤平娟、英语教研员张秋芳到中原区西郡第二小学开展教学调研,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指明方向。郑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各校的青年教师齐聚该校共讨共研共成长。
语文学科
刘梦可老师执教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紧扣语文要素,层层递进,通过对单元任务的解析,帮助学生熟悉阅读策略,增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课堂进行小组合作,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在思考中学习,在讨论中进步。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节以互助为主题的语文课。一年级老师李亚浩通过生动的情景导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伙伴间的互动。整堂课以故事为线索,融合识字、朗读与品德教育,强调伙伴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评课环节,白爱萍肯定了教师的个人素养,建议今后在备课上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语文要素训练要点、树立目标意识、灵活处理识字书写环节、深入角色体会情感等。
数学学科
贺娟娟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连减的简便运算》一课,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入手,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并结合具体情境解释算理,总结算法,引导学生会选择合适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鲁闪闪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以布置教室引出新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并能选择合适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后通过对比,发现一句乘法口诀可对应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的算式。课堂练习内容丰富,层级分明。
刘惠萍对两节课例中的问题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议,并耐心解答了听课教师们的疑惑。她指出,数学教师要思考计算课如何借助问题解决来理解算理和算法;思考如何在新理念下,让课堂结构更加扎实,落实核心素养;思考怎样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道法与劳动
高苗苗老师执教的道法课《说话要算数》,通过情景剧演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引导孩子分析失信原因,提出制定计划、设置提醒、找人监督等方法。课堂不仅关注对他人守信,还强调自我承诺的重要性。
宋艳老师执教的劳动课《那时花开》,让学生感受花开的美丽和生命的魅力,通过观察玫瑰花,了解其结构,并尝试制作一朵充满爱意的玫瑰花,在拓展环节融入科技之花,透露出科技赋予劳动的魅力。
汤平娟指出,道法课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可以分工合作,共同探讨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原因与方法,也可以通过课前调查、联系生活,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汤平娟还指出劳动课的目标设定不仅要关注学生劳动技能层面的目标,也要有劳动核心素养层面的目标。在评价环节要从多维度进行评价,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要关注学生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英语学科
姜路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英语《Unit2 What time is it?A Let,s talk》带领学生用更高更广的视角观察地球,体会白昼与黑夜、时区与时差,由此进入单元主题学习。孩子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时间观念,提升了时间管理素养。
王冬菊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英语《Unit 2 Expressing yourself》通过Chant进行导入,活跃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父母表达爱。
课后,张秋芳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指导,首先对两节课中的亮点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建议:面对新教材,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精准对标课标,深度挖掘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以目标为导向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此次教研员下校调研活动是对中原区西郡第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精准把脉,为教学助力、为教师赋能。
“中原区西郡第二小学的各学科教师要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切实抓好教学常规、改进教学模式创新,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该活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