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在今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数字标签的应用要求,包括标示内容应清晰、醒目、易于识读;不得有影响正常阅读的弹窗、飘窗等干扰元素等。(9月8日新华社)
在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无疑为食品行业的透明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迈入数字化新阶段,更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次重大升级,堪称预包装食品领域的一场“透明革命”。
长久以来,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作为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窗口,其内容、格式乃至可读性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选择权与健康权益。然而,传统实体标签受限于空间大小、印刷成本等因素,往往难以详尽展示所有关键信息,尤其是对于配料来源、详细食用方法、食品安全与营养等深层次内容,更是难以做到全面覆盖。这不仅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一定挑战。
数字标签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通过数字化技术或手段,将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信息以电子形式呈现,不仅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使得信息展示更加丰富多元,还大大提升了信息的可读性和互动性。消费者只需轻轻一扫,即可获取从基本成分到生产源头,从营养价值到食用建议的全方位信息,真正实现了食品信息的“一目了然”。
值得称赞的是,公告在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用户体验与实用性。要求标示内容清晰、醒目、易于识读,是对消费者阅读体验的尊重;禁止干扰元素的出现,则是对信息获取纯净度的保障;鼓励多码合一,则体现了技术融合与便捷性的考量。此外,允许标注配料来源、食用方法等额外信息,更是对消费者知情权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拓展,有助于构建更加信任、透明的食品消费环境。
数字标签的推广,也是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一次考验与机遇。一方面,企业需要投入资源进行技术升级,确保数字标签准确无误与及时更新,这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数字标签也为产品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新舞台。通过提供更加详尽、个性化的产品信息,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强品牌忠诚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然,数字标签的全面落地还需克服诸多挑战,如技术普及程度、消费者接受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无论如何,这一创新举措都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有力保障,还是推动食品行业透明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这场“透明革命”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企业积极响应,更多消费者从中受益,共同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水平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