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过度包装 成为消费欺诈的障眼法

2024-03-07 15:17:02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一件大礼盒,居然只放了3小罐黑芝麻糊,体积不足礼盒的四分之一。”近日,媒体报道称,有消费者为家人购买了一套十分豪华的黑芝麻糊礼盒,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可打开一看,厚重的包装里面只有3罐小小的黑芝麻糊。无独有偶,春节期间,沈阳市的关女士收到亲戚送的一箱酸奶。然而,拎起来挺沉的一箱酸奶,打开后半箱都是纸壳和泡沫,关女士对此倍感气愤。

  过度包装是个老话题。为了遏制这种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等方面都进行了综合限制。但让人遗憾的是,过度包装现象时至今日依然屡禁不绝。这不能不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过度包装,弊端多矣。它不仅有悖“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助长一些人的相互攀比心理,乃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而且,这种资源浪费行为还将生产成本无形之中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造成“买椟还珠”的市场怪象。更需要指出的是,过度包装也成为某些无良商家进行消费欺诈的障眼法。产品“公摊面积”不断增大,泡沫、纸壳之类的填充物越来越多,但对于产品规格和数量,产品包装上却不进行显著标识,诱使消费者通过所谓“手感”掉入圈套。

  包装只是产品的“面子”,优质性价比才是产品的“里子”。重“面子”轻“里子”,甚至千方百计套路消费者,既背离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涉嫌违规违法。因此,遏制过度包装、铲除这种消费欺诈的障眼法,当务之急,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硬起手腕,动真碰硬,针对乱象高发期、多发期开展巡查整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建立公示曝光制度,以此进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