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民生需求 顺应百姓期盼——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河南民生“温度”

2024-03-11 10:54:26   来源:河南经济报社

  ■本报记者 马连华 李媛媛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小事”琐碎繁杂,却承载着万千家庭平凡而坚实的梦想,寄托着每个人迫切的渴求。

  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新举措令人关注,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又一次为百姓送上一份民生“大礼包”。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就业要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明确提出‘多举措稳定就业促增收’的战略重点和关键举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长林教授说。

  王长林表示,当前,我省大力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防变量、提质量、兜底线,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保持基本稳定。

  2024年,省委、省政府持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出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稳岗扩岗政策支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新增返乡创业15万人以上。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5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90万人以上。

  在王长林看来,我省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但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就业形态涌现、就业领域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篇布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现实需要,这就需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多措并举共促高质量充分就业。”王长林说。

  推动文旅创新融合 加大新兴业态培育力度

  人民美好生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

  “这体现了政府对于提升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视,也揭示了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说。

  张祥宇表示,就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而言,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落地实施。要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强化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文化旅游公共设施建设为关键抓手,持续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产业新动能。要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创新融合发展。年轻群体引领着旅游消费动向,景区、文化场馆等处要更加关注年轻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要鼓励与现代元素结合,创新表演形式和内容,激发年轻人的传承和创作的热情。

  “重点发挥新媒体优势,激励景区、度假区、文化场馆等搭建新媒体矩阵,加强数字化虚拟场景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张祥宇说,我省还要强化对夜游经济、康养旅游、度假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培育,为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老有所养”是民生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

  截至2023年底,我省60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18.9%,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4年,我省将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促进“银发经济”发展,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问题。

  “2024年,河南将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省民政厅厅长余广庆说,全年要建成7300个以上老年助餐场所,实现老年助餐服务覆盖全省40%的城镇社区和10%的行政村,每个乡(镇、街道)均有1个能够提供配餐服务的老年食堂(中央厨房)。

  “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对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按规定给予补贴,实现集中照护。”余广庆说。

  “近年来,河南省利用彩票公益金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推广‘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率提高到60%以上,明显高于相对单纯的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任黄红霞建议,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康复辅具、健康管理、保健养生等养老产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批集康复保健、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康养基地、康养旅居产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养服务需求。

  以科研为牵引 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作为中医药大省,河南将着力实施好中医药传承创新专项计划,组建省中医药科学院,争取国家中医药科研战略力量布局河南,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政府报告对中医药发展提出要求,这表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是今年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中医药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省政协委员、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勤生说。

  在张勤生看来,目前,我省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我省应努力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我省中医医院的专科优势,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聚力科研攻关,传承创新经方,全面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张勤生说。

  张勤生表示,我省还要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特色康复、老年健康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并结合健康中国行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等内容,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