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在院县合作共建牵头单位——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指导下,联合省农科院长垣分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相关专家到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长垣市开展优质小麦绿色生产春季栽培技术培训。
培训中,省农科院小麦专家张建周结合田间苗情,介绍了小麦春季管理的具体措施。他表示,种植户在开展田间管理时要因地因苗制宜,及早开展分类管理,对于播种偏早、冬季旺长的麦田,以控旺转壮为主,田间及时进行深中耕断根,该项管理措施要在拔节前进行,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8~10kg。对于播期适宜、目前长势正常的麦田,田间管理以稳长促壮为主,根据天气变化,结合墒情及早浇水,亩施尿素12~15kg。对于播种过晚、整地质量不好、生长量不足或受冻造成的弱苗,在开春气温稳定后要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在返青期结合浇水亩追施8~10kg尿素和适量磷酸二铵,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生长,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8kg,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
省农科院资环所副研究员李丙奇针对小麦返青、拔节的关键时期,分别就旺长麦田和一、二、三类苗麦田不同地力水平下的追肥时间和肥料施用量进行了讲解。他强调,3月底至4月上中旬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对低温非常敏感,且倒春寒的危害非常大,要及时关注天气状况,在倒春寒到来前,及时灌水、补肥或者喷施调节剂,提高小麦抗寒能力。
植保专家夏明聪讲解了小麦生产主要病虫草害的田间识别、发生发展规律、药剂选择及防治技巧,指出当前小麦处于起身拔节期,也是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关键时期,种植户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对于冬前没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依据田间草相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施药前后一周关注天气情况,温度稳定在5℃以上再进行喷施,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不随意加大用药剂量。(胡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