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从驼铃声声、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到数字技术赋能下跨越山海的全球贸易,“丝路电商”映照着当今国际贸易的“驼铃”和“帆影”。随着我省电商平台“出海”版图不断扩张,“朋友圈”越扩越大,“丝路电商”正成为拓展多边经贸合作的新渠道和新引擎。
5月10日,以“新规则·新载体·新机遇”为主题的2024郑州跨境电商大会“丝路电商”国际合作对接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共聚一堂,探讨在经济恢复发展背景下“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新趋势,以及“丝路电商”先行区创建为跨境电商发展与国际数字经济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四条“丝路”并进
“丝路电商”是按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和市场规模等优势,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已与31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合作伙伴遍及五大洲。“丝路电商”已成为多边经贸合作的新渠道、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金名片。
“河南积极主动对接‘丝路电商’国际合作,通过‘网上丝绸之路’链接起了空中、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四条丝路并进的开放格局,有力促进了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省商务厅副厅长宋玉哲说,去年河南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额达3567.6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省外贸比重增加2.8个百分点;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较协定生效前的2021年增长10.7%,增幅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
宋玉哲表示,河南装备机械、电子产品、假发、农产品等通过“丝路电商”加大了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同时,泰国榴莲、智利车厘子、挪威三文鱼等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18倍、450倍。
5个项目集中签约
在“丝路电商”国际合作对接会现场,郑州航空港区跨境电商产业园集中签约5个项目,分别是:郑州航空港跨境电商生态产业园运营协议、河南跨境电商总部基地项目、跨境产孵中心项目、企业国际化数字营销平台项目、郑州航空港区数字会展中心项目。
“历经十年发展,航空港区GDP年均增长14%,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4%,实现了从机场小镇到航空都市的跃升。”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红军围绕“丝路电商”国际合作进行推介。
张红军表示,2015年以来,郑州航空港区扎实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初步打造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竞争优势,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电商入区开展业务,年业务量从74.6万单上升到1.23亿单,增长了165倍。今年一季度,全区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同比增长了31.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了78.3%,实现了“开门红”。
共享“丝路电商”丝滑
2023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方案。“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必将为广大跨境电商及数字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去年许昌进出口额270.6亿元,其中,发制品累计进出口额196.9亿元,发制品进出口额占全市总进出口额的72%。一个内地城市的假发产业通过跨境电商走向了全球。”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说,河南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持续增长,多个城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幅显著。
蒋耀平表示,河南勇于创新,站在制度创新的前沿,为发展“丝路电商”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跨境电商也催生了多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如许昌假发、鹿邑化妆刷、社旗仿真花、长葛蜂制品等,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河南外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由‘产品出海、卖家出海’迈入‘平台出海、品牌出海、标准出海’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翟伟斌表示,河南重视跨境电商发展和开展“丝路电商”国际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郑州跨境电商的起步从进口开始,带动了整个河南跨境电商产业资源的聚集,这是非常典型的通过制度创新去拓展新通道、新模式的成功案例。河南应继续发挥“四路协同”的枢纽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针对跨境电商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体系,降低跨境电商物流成本,在行业内形成独特的资源吸引力,让“四条丝路”日益丰富河南乃至全国的出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