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近日,一则“女生退租被房东要求钢丝球刷地板”的新闻登上热搜。在这起事件中,租客在合同期满、房屋无损退还的情况下,却遭到房东高达数千元押金的扣除,理由是房屋清洁不到位和轻微磨损。此事不仅让租客倍感委屈,也引发了公众对租赁市场押金管理问题的深度思考。
由租房押金引发的消费纠纷,这些年不在少数。前段时间,“提灯定损”事件更将此类问题推至风口浪尖,引发舆论质疑和批评。租房押金作为租房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是对租赁双方义务和责任的法律约定。作为承租方,有义务妥善管理房屋。作为出租方,有责任在房屋无碍继续出租的前提下退还押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房东却将押金视作“唐僧肉”,拿着“放大镜”无端挑剔,锱铢必较,千方百计以各种理由扣除押金。这种做派,“吃相”实在难看,不仅严重侵犯租房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秩序。
租房押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押的是租赁双方的诚信。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在“渴望遇到一个好租客”和“渴望遇到一位好房东”的现实语境下,诚信就是一块试金石。因此,在乱象频发的当下,大力倡导和弘扬租赁市场的公平诚信之风,显得迫切而必要。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根源上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还需要相关部门补齐监管短板,明确界定租房押金的法律范畴,以及符合扣除押金的具体标准和情形,以此健全完善押金管理制度。租客在签订租房合同时,也要格外留意与押金有关的约定,并留存证据,以便维权之时更好地使用法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