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郏县龙山街道南街社区天平街西路修路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巨大的机械臂挖掘着地面,泥土和碎石被一铲铲挖起,形成了一道深沟,随后工人们开始铺设下水道管网,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天平街西路是一条长340米的土路,属于背街小巷,“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曾经是这条道路的真实写照,给居民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改善社区居住环境,解决群众出行难题,龙山街道办主动谋划,积极征求居民意见,组织社区在册党员、在职党员和居民代表召开“红色议事会”,大家围绕修路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经集体商议,决定拓宽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筹措渠道,倡议辖区群众集资修路。倡议书发出之后,辖区群众纷纷踊跃捐款,为社区人居环境整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充分发挥“红色议事会”作用的还有龙山街道朝阳社区。该社区新华书店北面小巷,由于道路年久失修,下水道盖板破损严重,下水道经常淤堵,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了解到该情况之后,龙山街道办积极组织召开“红色议事会”商议此事。会上,该社区几位在职党员、居民代表带头倡议集资修路并率先捐款,目前正对该条道路的下水道进行清淤处理。据悉,这条长108米、宽3.5米的道路硬化完成后,将惠及17户居民。“‘红色议事会’是我们社区的一大法宝,遇到难题大家一起开会议一议,难题迎刃而解,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更高了。”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晓洋说。
近年来,龙山街道办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在人居环境整治、社区基层治理等工作中积极推行“红色议事”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领社区各方力量加入议事队伍,下沉社区网格和居民群众中,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坚持“民事民说、民事民议”的议事原则,做到矛盾在一线调处、议题在一线协商、问题在一线解决,用“红色议事会”激发居民自治新活力,开启社区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来,龙山街道办各社区组织召开“红色议事会”10次,解决了路灯故障、道路破损、下水管道外溢、游园建设等12个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辖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得以不断改善,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得以持续提升。 (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吴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