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河南政法系统2024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新闻发布会,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共发布了38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这些事情大多跟市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
省高级人民法院承诺办好10件实事,分别为畅通网上立案渠道,推动基层常见多发纠纷就地解决,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向申请执行人实时公开执行信息,建立失信人员信用修复机制,逐步推进刑事申诉案件律师代理全覆盖,降低群众解决纠纷成本,实现诉讼费网上自动退费,持续深化司法公开,优化完善律师履职平台。
省人民检察院承诺办好10件实事,具体为“检察护企”,助力民营企业更安心、更放心、更有信心;“检护民生”,以法律监督防止法律“打白条”;深化生态环境检察,保障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依法严惩粮仓硕鼠,全力守护“中原粮仓”安全;抓实“办案+救助”,让妇女儿童维权走上“快车道”;认真办好欺凌犯罪案件,让校园天空更晴朗;探索司法拥军新模式,让军人军属“后顾无忧”;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给民生安全“上保险”;实质性化解工伤保险领域行政争议,让劳动保险“真保险”;整治司法不公问题,给司法公正“加把锁”。
省公安厅承诺做好10项惠民举措:压缩居民身份证办理时限;为中高考生办理居民身份证开辟“绿色通道”;试点推行居民身份证补换“网上办、掌上办”;居住证办理“全程网办”;无犯罪记录证明开具“全程网办”;方便城区夜间停车;推行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推动载客汽车登记、载货汽车登记业务“就近办”;拓宽群众申办居民身份证缴费渠道;推进居民身份证业务和出入境业务电子票据便利化应用。
省司法厅承诺办好8件实事,分别为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执法专项整治,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监督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校园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专项法治宣传;编印农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拍摄常用涉法案例微视频,组织开展“精准普法基层行”活动,分层分类分众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每月面向村(居)民和“法律明白人”开展一次法治讲座、法治宣传;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为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为市级以上劳模免费办理公证公益服务周活动;重阳节期间开展为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公益服务月活动;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事项减收不低于法定标准20%的费用。
发布会上,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袁永新介绍,近年来,全省政法机关深入践行法治为民,将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作为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方式,不断提升政法机关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省政法机关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着眼服务省委“两个确保”和实施“十大战略”,集中推出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涉农检察、完善公安机关行政许可事项“同事同标”办事指南、加强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等38项具体实事,通过明确责任、协同推进、督查检查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承诺实事落实落地落细,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政法干警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
“下一步,省委政法委将会同全省政法单位,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加强督促落实,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把承诺事项做得更实更细更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袁永新说。 (记者 马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