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据报道,眼下,论文代写已形成中介宣传、拉客谈价、写手接单的一套完整产业链。譬如,某些“代写工作室”1个月就接到600余单论文代写业务。写手借助AI,万字论文“一下午即可搞定”。令人震惊的是,甚至有职高生代写博士论文,代写一篇论文,少则二三百元,多则七八百元。
代写者的角色,以前被称为“枪手”,但与直接以“枪手”身份参加重要考试的作弊情形相比,论文代写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其实,不只是论文代写,在不少领域都存在代写现象。譬如,某些企业宣传、公关的背后,都有固定或不固定的代写团队。凡此种种,都促使“代写经济”潜滋暗长、肆意蔓延。
这样的“代写经济”之所以屡禁不止,在于背后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论文答辩、职称评定、市场公关等,凡是存在需求,似乎万物皆可“代”。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兴起,更让不少人看到了所谓“商机”,很大程度上为“代写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代写工作室”“论文工厂”之类相继涌现,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在网上输入“代写”关键词,相关网页高达近百万。“代写经济”的兴起,不仅污染学术风气、败坏学术尊严,而且严重破坏社会诚信、公平原则。更严重的是,“代写经济”还给了骗子们可乘之机,导致纠纷和案件频发。
如此“代写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遏制“代写经济”的大肆蔓延需要打防并举——既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进行链环治理,按图索骥,切实斩断灰色产业链,也需要从问题本质入手,开展源头治理,进一步优化社会评价体系和机制,破除“唯学历论”“唯论文论”,以此消除市场需求焦虑。如此双管齐下,方有望让“代写经济”逐步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