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全市交通工作通报会上获悉:漯河市召陵区率先完成了全省“十四五”农村危桥改造任务。至此,召陵区已新修、改造农村危桥9座,投资达700多万元,较“十四五”规划提前了1年零6个月。
项目提速早谋划。召陵区将危桥改造列入重要日程,积极投身全省“十四五”时期集中开展的农村危桥改造行动,转作风、提效能,坚决打通农村公路的“肠梗阻”。对问题突出的危桥、有路无桥、路宽桥窄、不能适应运输发展的桥涵,逐一登记造册。按照“四个一批”(即及早谋划一批、积极上报一批、加快开工一批、高质量完成一批)要求,将排查出的9座危桥,打捆包装、综合立项,第一时间上报全省危桥改造项目数据库,赢得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优先安排实施危桥改造项目。
加压驱动干当头。乡村要振兴,交通须先行。在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上,召陵区分步实施,加压驱动,强力推进。首先,把入库项目作为全区民生重点工程,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全区所有桥梁集中进行勘察,列单汇总,集中研判,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其次,把入库项目列入召陵区委、区政府“周交办、月讲评”联席会议议程,区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听取一次专题汇报,每月解决一批重大问题。最后,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部门联动,把任务分解到单位、明确到个人,要求三年内完成“十四五”时期危桥改造任务。紧扣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跟踪问效,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百年大计质为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召陵区根据施工节点挂图作战,视质量为生命,按照国家质量标准,从图纸设计、工程招标、进场条件到原材料购进、技术人才引进等环节,层层把关,优胜劣汰。要求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旁站监理,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终身制,凡是上一道程序验收不达标的,坚决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环节。要求交通职能部门提高站位,攻坚破难,尽心谋事,尽责干事,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今年5月初,经省交通厅检查验收,全区新建、改造桥梁工程优良率达100%,提前1年零6个月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了危桥改造任务,跑出了召陵“加速度”。
近年来,召陵区新修、改造农村公路达800多公里,新修、改造危桥40余座,总投资 2.7亿元,确保农村公路更通畅,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本报讯 (记者 郑浩 通讯员 田振华 何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