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赛晓涛 赵国喜
说起在家门口就业,程喜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高兴事儿能说一箩筐。
在公益岗位上,大学毕业的李辉,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看看俺村的花草果树,遍布街道院落,四季绿意盎然,就是一座大花园。”
年过古稀的李培才,站在东南地的麦田中,感叹道:“又是一个丰收年!”
…………
“留守农妇”变身“产业工人”、村容村貌“颜值”提升、风吹麦浪穗飘香……
5月27日,记者到濮阳县柳屯镇榆林头村走走看看,看到的是村民满脸幸福的微笑,从他们的笑声中品出了幸福的味道。
程喜玲的喜事儿多
45岁的程喜玲,身上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独立果敢范儿。“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在阳光的照射下,程喜玲的面颊显得微红。
“不会给我的照片发到网上吧?”
“会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培士开玩笑说,“把你在家门口就业的故事告诉大家,把你勤俭持家的家风弘扬出去,把你教子成才的经验传播出去,让乡亲们把你照顾公爹的孝道美德传为美谈。”
“那我不就成为‘网红’了吗?”
笑着、谈着,说着之前的艰辛,谈着眼前的幸福。
程喜玲是村头企业——濮阳县柳屯镇正发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的员工,进入企业几年来,因用心工作,专业技能提升很快,深得企业器重。尽管要照顾80岁的公爹,还要操心两个女儿的学习,“干就干出个样子”是程喜玲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我知足了,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挣5000元,加上孩子他爸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程喜玲说,“收入一月比一月多,现在,大女儿在理想的大学读书,看看咱们的日子,今后就等唱着过啦!”
李培士告诉记者:“我们不断拓宽村民就业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让当地群众‘变身’工人,充分盘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民‘打工、务农、顾家’三不误,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和美的乡村风景图
夏日的榆林头村,景色宜人。天空湛蓝深远,一条条巷道整洁干净,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树木围绕着村庄,构成一幅宁静的乡村风景图。
村头巷尾整洁有序、农家院子幽静雅致、桃树李树硕果累累,休闲广场宽敞整洁……说起村里的变化,李辉连连点赞:“村里的环境好了,生活更加舒心了。”
鸡蛋大的黄杏、开着红花的石榴树、盆栽的花儿争相开放……李辉家的小庭院俨然一座微缩的百果园。
李辉在村里的岗位属于“大学生公益岗”,主要协助村干部搞好社会服务和环境保护。她的家就在榆林头村,土生土长的李辉是村民心中的“好闺女”,不管走到哪里,笑容总挂在脸庞,给大家一种亲切感。
“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制定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内容包括卫生、美化、秩序三个方面,让村民自觉绘就美丽乡村幸福底色。”选调生、村委会主任助理扶海燕介绍,“之前,村子里堆满了垃圾,加上村道没有硬化,群众生活环境很差。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后,村里动员村民清理垃圾,及时硬化村里的主干道和背街小巷,修通了下水道,还让村民用上了天然气。”
李辉家的庭院是榆林头村的“网红小院”,闲暇时,村民们聚在她家,请教李辉种花栽草的技巧,邻居说:“在李辉的影响下,我们的庭院已经种满了花花草草,要向李辉家看齐,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四季花香、家风文明和谐。”
已是上灯时分,即便是“三夏”时节,村里休闲广场的灯光也按时点亮。音乐响起时,村民们三三两两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这里是乡亲们锻炼身体、孩子们游戏的好地方,广场舞、健身操每天都有,今年的‘村晚’准备在这里举行。”李培士希望记者届时来观看。
榆林头村旧貌换新颜,和美乡村入画来。
麦田里的议事会
榆林头村东北地,微风拂过田间,层层麦浪翻滚。
一场麦田里的议事会在李培士的主持下,召开了。
“种粮大户不但想要更多的耕地,更想要提升作物品质。”李培才虽然年过古稀,但种地是把好手,犁耧锄耙,样样精通,乡亲们称他是“老把式”。
去年,李培才在流转的120亩耕地上播种了小麦,“品种的选择很重要,不能只种一个品种。”
流转土地120亩的村委委员冯志成说到麦田管理,自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就拿干热风来说吧,它可导致植株水分失衡,降低千粒重,造成减产,这也是麦收前管理的关键。”
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村民们干什么?李培士听到这样的问题,显得非常兴奋:“我们村借助近郊优势,发展和引进知名企业入驻,村里的大部分村民到村周围的企业打工,收入也不低。土地是不能撂荒的,这个时候,村里动员种粮大户积极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土地流转出来的农民,打工收入不菲,每年还可以收一笔土地租金。”
“村里采取土地经营权流转、整合‘碎片田’、让‘小田变大田’等方式,长效治理低效地,实现增产增效,夯实乡村农业产业基础,推动乡村振兴。今年村‘两委’按照镇里的安排,机收一亩麦子镇里补贴35元。”
扶海燕将这个消息告诉大家时,李培才高兴得像个孩子:“好好好!麦子增产了,麦子机收价格降下来了,这样能省不少钱呢。”
李培才掐下一个硕大的麦穗,放在手里用劲搓了搓,一口气吹掉麦壳,粒粒饱满的麦粒在手心跳跃,显得如此丰满。他用指甲掐了一粒麦子:“千粒重不会低于往年。”
今日眼见夏收好“丰”景,待到金秋叶黄时,定会喜看仓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