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石少华 窦传阳
近日,走进宝丰县石桥镇师庄村,新修的柏油大道两侧,青翠的竹廊令人耳目一新。“可别小看了这些竹子,这可是俺村建设和美乡村的动力源泉。”师庄村党支部书记胡清锋骄傲地说。
“小竹子”为何拥有“大能量”?“这源于师庄村红色血脉的传承。”胡清锋故作神秘地告诉记者。
走进修葺一新的余自修纪念馆,这位先贤播撒革命火种的故事仿佛历历在目。“1888年,余自修出生在师庄村,曾在其兄的支持下,去开封读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开封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河南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胡清锋介绍,在余自修精神的影响下,红色血脉在师庄村代代传承。
刚刚故去的老党员余金文,就是其中的一个模范代表。这位曾经获得“全国模范乡村医生”称号的老中医,堪称爱民亲民的典范。“他的一副中药只要10块钱,家庭困难的还分文不收。”师庄村85岁的老党员邱有福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余金文还十分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余金文将诊室门前的竹林贡献出来,让大伙移栽,用来美化村里环境。在他的感召下,村里干群拧成一股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建美好家园。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俺村种的这3000多棵竹子,就如同余大夫一生清贫、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在师庄村开枝散叶、茁壮生长。”胡清锋说,师庄村的红色精神激励着每一名党员干部前仆后继,为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发力,成为宝丰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和美乡村,既要讲美,更要讲“和”。“和”是魂,“美”是形。
“创建和美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宝丰县相关负责人说,石桥镇是“全国文明村镇”,还是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之一。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该镇立足实际,深入挖掘优秀民风家风,留住乡风乡韵,为乡村发展凝聚合力,从而推动村庄实现由外在美到内涵美的蜕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内生动力。
距离师庄村东北2.4公里的寺门村,则以耕读文化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与师庄村可谓“旗鼓相当”。
在“耕读传家”思想的熏陶下,寺门村涌现了一大批有为人士,他们在外拼搏的同时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作为寺门村的一员,无论走得多远,都心系家乡,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寺门村村民豆得兴回乡创业开办企业,安置群众稳岗就业,为村里义务出资修建牌坊,助力家乡经济腾飞。
如今,优秀的村风家风在宝丰县已全面开花。它们当中,石桥村依托大石桥的光辉历史重整石河,让秀美石桥焕发新风采;邢庄村以白酒文化为载体,打造唱酒会,搭建家门口的文化圈、幸福圈;高皇庙村以本村历史为抓手,推动文旅事业展翅高飞……
宝丰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农耕文化等多元村庄文化,汲取前进力量,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