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金艳
2021年4月,我国提出适当拓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为自己就医买单,到允许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共济,“家庭共济”政策解决了家庭内部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积累越来越多、患病较多的参保人个人账户却不够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办理医保“家庭共济”的过程中,有一个概念不要混淆,就是“亲情账户”不等于“家庭共济”。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金水区人民路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缴费窗口排队的李女士说:“有听说过‘家庭共济’政策,具体不了解,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医保卡就仅限个人使用呢。”
“亲情账户”是否等于“家庭共济”,“亲情账户”怎么开通……带着问题,记者联系了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医保中心工作人员严青,请他为群众答疑解惑。
“‘亲情账户’和‘家庭共济’是两项不同的医保服务。首先,两者参保地不同。‘亲情账户’要求参保人在国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即可,不要求在同一个医保参保统筹区。‘家庭共济’要求授权人和被授权人均在同一个统筹区参保,且授权人需为正常参保的单位职工。”
严青告诉记者,“亲情账户”是指在家人忘带医保卡时,个人可以在自己手机上帮家人申领并激活医保电子凭证,用自己的手机刷家人的医保电子凭证,帮其挂号、买药、结算等。而“家庭共济”是个人医保卡里的钱给配偶、父母、子女等亲属直接使用。
“‘亲情账户’最多可添加5人,亲人之间可以相互绑定。‘家庭共济’只能绑定或被绑定,相对来说关系是单向的。”严青坦言,“‘亲情账户’还需要完成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授权的操作才可正常使用。”
河南肿瘤医院医保办公室工作人员杨涵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群众可进入支付宝“河南医保”小程序,点击“我要办”进行医保门诊共济绑定。然后在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右上角点击“亲情账户”,便可添加医保“亲情账户”。
记者了解到,使用医保“亲情账户”或“家庭共济”既能减轻家庭就医负担,又能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但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共济”成员不包含配偶的父母,并且被共济人不能享受共济人的医保报销待遇。也就是说,可以把个人账户里的钱给父母使用,但是父母看病能报销多少要依据其参加的医保制度来结算,参加职工医保的,享受职工医保的相应待遇,参加居民医保的,享受居民医保的相应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