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 油菜高产不“盐”愁

2024-06-06 11:37:23   来源:河南经济报

  近日,河南省农科院邀请华中农业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和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共同对兰考县油菜新品种盐碱地生产示范田进行观摩测产。结果显示,在盐碱地条件下,油菜新品种“双油2018”表现出色,平均亩产高达245.2公斤,刷新了当地盐碱地油菜生产的产量纪录。

  此次测产活动在兰考县仪封园艺场的一片盐碱地进行。这片约400余亩的示范田内,油菜新品种已进入收获期,金黄的角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路风银表示,河南省沿黄地区拥有超过400万亩的盐碱地,这些土地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其生产潜力的挖掘对于提高粮油产能、保障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省农科院油菜团队负责人张书芬研究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耐盐碱品种培育的进展情况。她指出,研究团队通过承担国家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成功育成了一批性状优良、产量突出、抗逆性强的油菜新品种。其中,“双油2018”等品种在盐碱地生产示范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耐盐碱性,为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品种支撑。

  河南省大豆油料产业技术体系油菜岗位专家朱家成研究员详细阐述了盐碱地油菜高效生产技术。他指出,通过种技融合,优选耐盐碱油菜新品种,结合科学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抗逆性。值得一提的是,示范田应用了绿神微农微生物菌剂,对促进迟播油菜生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即便在播期延迟40天左右的情况下,油菜依然长势良好。

  现场测产专家组组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周广生宣布测产结果,并高度评价了兰考县油菜新品种盐碱地生产技术的成功应用。他讲到,这一技术克服了盐碱地油菜生产中出苗难、越冬难、抗性差、产量低等关键问题,实现了盐碱地产能增加与生态修复双提升的目标,为盐碱地的农业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测产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河南省农科院在盐碱地油菜生产方面的科研成果,也为我国盐碱地的农业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河南省农科院将落实国家促进油菜生产“扩面积、提产能”号召,继续加大科研力度,推动盐碱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曹金华)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