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代评”背后的双重警示

2024-06-07 22:24:2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花钱就能通过职称评审?一段时间以来,有媒体收到多条爆料线索,不少人与湖北武汉德育优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职称代评合同后,迟迟没有收到自己的证书,不仅报名费打了水漂,该公司也人去楼空。

  读罢新闻,五味杂陈。透过这起新闻事件,笔者认为,警示有二——

  警示之一:职称是衡量个人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人的人生大事。职称申报需要通过权威专业部门进行评定。任何企业和个人“大包大揽”地承诺“花钱包过”,此举不仅涉嫌虚假宣传,而且突破了法律底线。将职称评定视为商机,利欲熏心,上下其手,势必受到法律的惩处。

  警示之二:职称代评现象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在于其具有一定市场。职称评定关系着个人事业的发展。不少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职称焦虑”,加之职称评定过程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导致一些人产生投机心理,笃信“直道难行马,曲径可通幽”,并将此奉为圭臬。

  殊不知,随着职称评定程序和标准的日趋严格,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这种投机行为很容易为自身带来风险——不仅容易造成“证财”两空的尴尬局面,也或将严重影响个人征信。《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提供虚假材料取得的职称会被撤销,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

  “商机”不可取,“投机”不可为。职称代评,此路不通。新闻事件“立此存照”,奉劝试图从中获利者都能得到深刻警示。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