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高温天气强势来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预计可达39℃~42℃。高温酷暑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对健康构成了威胁,每年都有因为高温天气中暑而导致生病甚至死亡的案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应对高温天气,成了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由于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乏力、眩晕、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脉搏和呼吸加快等,重者则会出现高热、神志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猝死。
如何预防中暑?
百治不如一防,在高温天气下,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非常重要。
一是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增加含有水分和电解质食物的摄入量,保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二是保持凉爽,选择宽松、轻便、浅色的衣服,尽可能待在清凉的室内并保证室内通风。三是户外作业时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做好防晒措施,备好必要的饮料和防暑药物。四是保证充足的睡眠,高温天气体力消耗较大,充足的睡眠能够使大脑和身体其他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及时恢复体力。
中暑了如何急救?
如果发现有人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燥处,使患者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意识清醒的病人可服用绿豆汤、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严重时一定要及时送医治疗,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