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据报道,眼下,网络上出现大量广告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到乡村待几天,与孩子们举办几次活动,就可以拿到所谓的“支教公益证书”。
支教作为公益志愿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多少年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心怀教育、情系山区的志愿者负笈而行,扑身扎根。这种“不改其真,不移其志”追求真善美的无私情怀,绽放着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璀璨光芒,构筑起新时代支教志愿服务的坚强生命线。
然而,绚烂风景之中,总有暗影作祟。如今,别有用心之人却将支教当成一门生意,以商业活动之名待价而沽、中饱私囊。此种行径,不期然也迎合着某些人不正当的需求,将志愿服务这块“闪光招牌”异变成为自己的“光鲜履历”。这种无良的背后交易,不仅背离志愿服务初衷,更是对公益志愿精神的严重亵渎。
支教属于公益性质,非营利性是其核心要义。众所周知,正规的支教流程具有一套严格的审批、核准程序。因此,对于“散兵游勇”式地打着各类旗号的支教活动,我们都应保持高度警惕。针对各种冠以商业之名的支教活动,相关部门和平台要强化监管,展开巡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儆效尤,绝不姑息。支教受助方也要擦亮眼睛,把好核验关口,杜绝“李鬼”登场,以此激浊扬清,去伪存真,共同维护支教队伍的清净、纯洁,更好地弘扬支教志愿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