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支教当生意 是对志愿精神的亵渎

2024-06-27 10:23:39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据报道,眼下,网络上出现大量广告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到乡村待几天,与孩子们举办几次活动,就可以拿到所谓的“支教公益证书”。

  支教作为公益志愿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多少年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心怀教育、情系山区的志愿者负笈而行,扑身扎根。这种“不改其真,不移其志”追求真善美的无私情怀,绽放着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璀璨光芒,构筑起新时代支教志愿服务的坚强生命线。

  然而,绚烂风景之中,总有暗影作祟。如今,别有用心之人却将支教当成一门生意,以商业活动之名待价而沽、中饱私囊。此种行径,不期然也迎合着某些人不正当的需求,将志愿服务这块“闪光招牌”异变成为自己的“光鲜履历”。这种无良的背后交易,不仅背离志愿服务初衷,更是对公益志愿精神的严重亵渎。

  支教属于公益性质,非营利性是其核心要义。众所周知,正规的支教流程具有一套严格的审批、核准程序。因此,对于“散兵游勇”式地打着各类旗号的支教活动,我们都应保持高度警惕。针对各种冠以商业之名的支教活动,相关部门和平台要强化监管,展开巡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儆效尤,绝不姑息。支教受助方也要擦亮眼睛,把好核验关口,杜绝“李鬼”登场,以此激浊扬清,去伪存真,共同维护支教队伍的清净、纯洁,更好地弘扬支教志愿服务精神。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