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如山 “限高令”岂容挑衅

2024-06-28 22:33:16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限高令”明令禁止“限高”人员乘坐飞机。然而,近日,两条新闻呈现的事实反其道而行。一个是两名被执行人违反限制高消费令多次出国、出境,出入高档酒店,还直播炫富。另一个是,有票务公司言之凿凿声称,可为“限高”人员提供出票服务。而且多家平台出现规避“限高令”的购票攻略。

  作为一种针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司法惩戒制度,“限高令”无疑是严肃的、不容打折扣的。然而,某些票务公司和平台居然利用制度漏洞,为“限高”之人大开方便之门,咄咄怪事,值得我们反思。

  据报道,票务公司往往通过使用护照、境外订票系统等方式为“限高”人员躲避系统限制,卖给“限高”人员的票价也高于正常票价数倍。而被执行人在这种无良票务公司的“助攻”下,不仅堂而皇之地进行高消费,而且还敢于直播炫富,此情此景,既是对申请执行人的情感和尊严伤害,更是对刚性“限高令”的严重挑衅。

  古语云:“不阿意以侮法。”某些票务公司和平台之所以沦为突破“限高令”的帮凶,正是因为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无所不用其极地迎合部分“限高”人员的“需求”。因此,当务之急,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协同防治,健全完善联控机制,尽快堵上制度漏洞,严厉问责失规失范的票务公司和平台,斩断一双双幕后黑手。与此同时,也要针对“限高”人员的日常消费进行更为全面的监管,一旦发现敢于无视、挑衅“限高令”者,给予从严惩治,并以此发布警示案例,用强有力的执法威慑,使“限高”人员不敢“触雷”、踩线。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