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丁小芳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居民小区和主次干道,直接关系百姓生活、城市健康,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综合水平。
自今年年初鹤壁市城市创建推进会议召开后,鹤壁市淇滨区坚持以“十有城市”建设为引领,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品质提升为导向,以民生服务为保障,在原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背街小巷品质,因街制宜、因巷施策、彰显特色,让“内外兼修”成就淇滨之美。
因“街”制宜,完善基础设施为城市提品质
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店员彬彬有礼……
如今整治提升后的黎阳路街道食字街,俨然一个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的民国风情美食商业街,与之前的突店经营、污水横流、车辆拥堵等形象相比有天壤之别。
巨变的背后,是该区立足群众需求,高标准、严要求、抓细节,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档升级,对背街小巷进行的整治提升。
“通过增加消防、监控、照明、休闲座椅等设施设备,解决了污水横流、空中缆线、占道经营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优化道路,把主路从中间改到两侧,实行单向行车,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并且在道路中间进行绿化、设置停车位、休闲区、健身区等,美了环境,乐了群众,提了人气。”黎阳路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
位于淇滨区中心地段的军分区小巷通过拆除违建门面房、“三线”入地、排水处扩渠通沟、地面翻新、增设绿化带等措施,打通了步行街贯通的“肠梗阻”,使这片商业街区焕发了新的活力;新闻巷利用空闲场地合理规划设置停车位,建成2个智慧停车场,有效缓解群众停车难,商户们共同出资购置凳子,供逛街群众休憩,建设“麻雀超市”,为周边群众提供修车、修鞋、配钥匙、缝补衣服等细致入微的便民服务。
因巷施策,突出软硬结合为城市赋灵气
在打造高质量硬环境的同时,该区还因巷施策,突出软硬结合,赋小巷以灵魂,使其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书香四溢的海棠书巷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在“硬提升”上,修缮了砖瓦,规划了停车位,增设了花钵、花箱;在“软改造”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墙绘将四大名著、描写鹤壁的诗词歌赋内涵“讲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塑,向人们讲述着凿壁偷光、先贤读书的典故;一间间典雅舒适的书店,让人们在忙碌之余有了一方书香净土……
同时,海棠书巷利用两侧绿化地带,建设了海棠书市和海棠书苑,北侧的海棠书市是露天书籍交易市场,南侧的海棠书苑分为读书区和分享区。鸣鹤轩作为分享区,是专门为书友、诵友举办读书分享、经典诵读等活动的固定场所。经过改造提升后的海棠书巷已经成为鹤壁市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主阵地、文化新地标、网红打卡地。
除了以活动聚人气外,海棠书巷还采用以产业激“生”气。依托巷内独具特色的小木屋,以“零”房租引进“樊登书屋”“尚书房”“核桃书店”等商户入驻,为微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微环境”。食字街则是盘活长期闲置门面,搭建招商平台,定期举办美食品鉴、红歌比赛、舞蹈演出、书法绘画展示等活动集聚消费群体,引进餐饮、商超、酒吧等商户,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
彰显特色,深化创建亮点为城市拓内涵
如何避免“千巷一面”呢?
该区在整治提升背街小巷时,坚持“一街一主题、一巷一景观”。注重将自然景观和文化设计相融合,充分挖掘历史底蕴,打造有质感、有文化的特色精品街巷。
泰山路街道的云梦巷,围绕“七彩底色梦幻生活”的主题,积极发动周边的家长与小朋友们投身文明城市创建中。他们在不妨碍树木生长的基础上,用自家的彩色布条,为树木穿上了彩虹新装。同时用不同的色彩,为小巷两旁的树木及椅子、围栏披上了彩色亮丽的盛装。如今的云梦巷,一步一景、处处皆画。
黎阳路街道的桐花巷被精心建设打造成“了不起小巷”,通过面向全市公开寻找100位“了不起的平凡人”后,在巷子内合理布设人物长廊、人物展厅、宣讲区、浮雕墙等,分享生活中平凡好人的故事,传递时代的温度,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城市创建推进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十有城市”建设要求,按照“干实、干好、干出特色”工作要求,继续完善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工作,不断升级城市“气质”和“颜值”,创造更便捷、更舒适、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