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借绿生金”特色产业振兴“富民伞”

2024-07-23 10:15:20   来源:河南经济报

  一行行赤松茸菌菇“三五成群”,洁白的菌柄上顶着圆润肥厚的红褐色菌盖,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城街道冯庄村的村民们正忙着对赤松茸菌菇采摘、分拣、装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党建引领绘新景,和美乡村踏歌来。近年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注重激发“头雁”内生动力,立足生态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聚合产业资源要素,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实施了“党建+平台公司+乡村振兴”“强村带弱村”等模式,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示范村”、集体经济“强村”,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该示范区古城街道冯庄村赤松茸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的多元发展就是古城街道不断探索“产业兴旺星”创建模式的典型之一。

  “赤松茸适应性强,露天种植的口感更好,利用冬闲田投入成本低,而且生长周期短、产出周期长、产出效益高。赤松茸采用林下种植方式,既能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又能有效保护耕地,项目发展前景很好。”冯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海喜讲道。

  按照“一村一策”工作思路,冯庄村有效利用中国农业公园、建业绿色基地的地理优势和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盘活闲置土地,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借绿生金,因地制宜发展赤松茸种植,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一条林下“掘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冯庄村“两委”干部紧紧抓住“产业兴旺星”这个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立足土地流转优势,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种植水平。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牵头,村民以工代资入股共同分红,带领广大村民发展致富,“从2023年起开始种植赤松茸,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亩,现在长势良好,预计今年每亩产量可达6300斤,亩产值3余万元左右,产品主要销往江浙、上海等大城市。”吴海喜说。

  如今,在冯庄村,小小的赤松茸成为“致富菇”,不仅为群众搭建了就业平台,拓宽了就业渠道,也解决了农闲没活干,外出务工又无法照顾家庭的问题,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近年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村风民俗,营造文明和谐的发展氛围,致力用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让村庄发展有“颜值”更具“气质”。 (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刘一帆)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