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霍成煜
随着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与药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与大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尤为突出。
“药材好,药才好”。7月30日,走进鲁山县背孜乡柳树岭村的一处中草药种植基地,各种草药映入眼帘,郁郁葱葱,长势喜人。78岁的李占周和他72岁的妻子王翠,正在这里修剪连翘枝条。
夫妻俩是当地村民口中种植中草药的“土专家”。他们时而扶正植株,时而检查土壤湿度,动作娴熟且干练,确保每一株连翘都能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
“这片岗坡地有4亩左右,栽种800余株连翘苗。我种植的都是3年生连翘苗,养护好,当年就可开花结果、见到效益。”李占周一边浇水一边介绍。
李占周放下水壶,随手捧起院子里满满一箩筐晒干的黄精开始讲解相关知识,大个儿的黄精长得像生姜一样,要用山泉水蒸4个小时,再放在箩筐上晒上一整天。蒸9次,晒9次,每次蒸晒出来的黄精,口感不一样,色泽也不一样。霜降之后晒出的黄精,是最好的,能安神补气、健脾润肺。
在他们的基地里,两亩黄精扎根生长,四亩连翘花开灿烂,两亩丹参随风摇曳。此外,还有蒲公英、白芍、射干、桔梗、黄芪、牡丹等多种中草药。从育苗到栽种,从施肥到除草,从采集到晾晒,从贮存到运输,每一个环节夫妻俩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懈怠。
2004年初,夫妇俩决定在自家农田试种射干,开启了中草药种植之路。凭借着多年的农作物种植经验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夫妇俩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学习各种中药材的生长习性、药用价值。了解中药材对光照、温度、湿度和水肥条件的要求,遍寻优质种源,不断积累种植经验。经过几年的认真钻研、深入实践和苦心经营,李占周夫妇的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20余亩。
在种植过程中,李占周夫妇坚持绿色、生态的种植理念,采用天然有机的种植方式,提高土壤肥力,确保中草药的品质。以黄精为例,每亩鲜品产量可达1500公斤,按照市场收购价每公斤鲜品14元计算,仅2亩黄精的收入就能达到4.2万元。连翘每亩产量40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30元,4亩连翘的收入为4.8万元。每年仅中草药种植一项,夫妇俩就有数十万元的收入。
李占周常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夫妻俩将黄精、连翘、丹参、射干等十余种珍贵中草药成功引入这片土地,用勤劳的双手,浇灌出满园的芬芳和药香,为乡村的产业发展与生态和谐探索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