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罗合力 通讯员 闫占廷 文/图
在宁陵县阳驿乡袁庄村,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葡萄园迎来丰收的季节,葡萄香飘四溢,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如图)。近年来,该村通过发展葡萄种植业,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根葡萄藤串起一条产业链
盛夏时节,阳光明媚。走进袁庄村葡萄种植大棚,只见一排排葡萄架上挂满了丰硕的果实,“阳光玫瑰”“蓝宝石”“夏黑”等优质品种光彩夺目,令人赏心悦目、垂涎欲滴。
袁庄村有二十多年种植葡萄的历史,是宁陵县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目前葡萄种植面积达1800多亩,600多座葡萄大棚依次排列。近年来,袁庄村引进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进行温棚促早栽培技术,一跃成为全市知名的“葡萄之乡”。
2019年3月,在省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袁庄村引进了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采用高干T字树形、肥水一体化、穗尖整形等先进技术,确保了葡萄的高品质和高产量。专家团队还深入现场指导,从施肥、疏果到套袋、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大棚内配备了滴灌、生物除虫等设施,确保了葡萄的绿色无公害。
“‘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品质好,果肉鲜嫩多汁,吃着有玫瑰香味儿。”袁庄村党支部书记郑家范介绍,“我们栽培出的温棚‘阳光玫瑰’口感鲜美,备受顾客青睐,给果农带来丰厚的收益,今年葡萄产收益有望突破160万元。”
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袁庄村把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一串小葡萄写就一本致富经
为了让葡萄有个好的销路,袁庄村成立了为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效发挥桥梁作用,不仅拓宽产品销路,提高产品价格,还扩大了经济效益,激发种植户的积极性。
“我们专业合作社名为‘为民’,宗旨也是致力于为民服务。利用合作社这一载体,我们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拓宽新渠道,带动全村300多户果农走上致富路。”为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干英泉说,“我们合作社还培养了20余名专业的经纪人,把葡萄销往全国各大城市。”
葡萄种植户刘其昌笑呵呵地算了一笔账:“我这座棚预计能产9000斤葡萄,按市场价每斤8元计算,除去投资成本,一座温棚轻松收入6万元,这葡萄大棚真是我家的‘绿色银行’。”
袁庄村葡萄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带动了村级经济增长,也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葡萄园常年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村民们在这里打工,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小葡萄一下子成了全村增收的“摇钱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葡萄品质,推动葡萄产业朝着经营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将阳驿乡打造成全省最大的设施葡萄基地。”阳驿乡党委书记孔伟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袁庄村的葡萄产业,正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宁陵大地熠熠生辉,照亮了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