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近期,为遏制登革热的传染蔓延,深圳市在全市设置463个监测点,深圳市疾控中心定期发布“蚊子地图”,将伊蚊在全市公园、居民区等“窝点”全部公之于众,精确到密度多少只,并列出风险等级,督促各方迅速灭杀,让市民一目了然。
当前,全球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发现和确诊感染登革热的病例。遏制登革热的传播蔓延,最佳预防方法就是防蚊灭蚊。为此,深圳市相关部门以“绣花”功夫发布“蚊子地图”,全力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这种深切的民生情怀,值得点赞和仿效。
463个监测点、全市无死角覆盖、伊蚊密度精确到多少只……这张立体式、精准化的强大防护网,不仅凸显当地坚决打赢这场疫情战役的坚定决心,也是科技赋能之下为民服务能力的创新升级。尤为可贵的是,为有效提升监测质量,当地还“刀刃向内”进行“回头看”。针对密度监测不合格的监测点发出警示,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适时调整风险等级,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确的预防指南。
“蚊子地图”作为当地开展灭蚊行动的清晰“路线图”,鲜明映射出公共服务部门的高度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生动诠释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各地愈发致力于公共服务精准化、精细化的当下,深圳市的做法犹如一面镜子,再次给予我们有益启示——破解人民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必须用足用好服务民生的“工具箱”。这其中,既要有责任的担当,也要有思维的创新;既要有精细的绣花,也要有清醒的内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