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红蓼醉清秋

2024-08-20 09:41:08   来源:河南经济报

  ■鲍玉峰

  贾鲁河岸边的红蓼,随金风一吹摇摇拽拽,让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

  于是乎,我便饶有兴致地顺着贾河两岸寻觅红蓼那迷人的景色,每到一处便兴高采烈地拿出手机拍照,收藏或转发朋友圈,与友人共享这片刻的欢愉。

  红蓼,虽是平常不过的蓼科蓼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但它所包含的立志、思念、离别之情的寓意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抒情释怀、消遣磨日、泼墨写意的、对象,于是乎,它亦自然而然、甘心情愿、服服帖帖地从《诗经》里走来,从楚辞汉赋里走来,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文章里走来,从文人骚客的灵感和万千情绪里走来……

  因为它喜欢生长在江边河岸,文人骚客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拿红蓼来描写离别之情和伯劳飞燕之憾。宋人赵长顺有“红蓼坡头,绿杨堤外,离恨知多少”的名句,读来满是离恨别愁。陆游《蓼花》一诗有“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之语,把凉爽的秋天一下子提升了一个新高度。

  记得电视剧《还珠格格》里有一句台词:“江南江北蓼红花,都是离人眼中血”,讲述真假格格互换身份后与五阿哥、福尔康、乾隆皇帝等宫中人发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观来让人唏嘘不已、感慨良多。

  “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用红蓼抒怀的名篇佳句实在是多之又多、不胜枚举。

  我赞美秋天,更喜欢红蓼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