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近日,山东省成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执法人员张某语出惊人。据报道,当地一家公司因涉嫌网络传销,被该局拟罚没2558万元。张某在与该企业就罚没金额“谈判”时,要求其认罚不能低于2100万元,并称“扶持一个企业我真没那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抓住一点小问题,一放大,这个企业就要完了”。据当地回应,张某已被调离岗位,接受调查。
“必原情以定罪,不阿意以侮法。”企业经营触犯法律法规,相关部门本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没想到,在这件事上,不仅罚没金额可以“讨价还价”,而且执法人员一席话,更是无意中道出了个别地方服务企业的恶劣作风。“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此语一出,引发公众诸多揣测和质疑:这些话究竟是执法人员的个人行为,还是平日里心照不宣的集体作风?在这种打压企业的语境下,究竟有多少企业被干垮了?
干垮一个企业难不难?在类似张某这样的执法人员的眼中确实不难。特别是针对一些中小微企业,将小问题放大化处理,给企业造成的就是致命打击。譬如,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小过重罚”现象,就是典型的“干垮企业”的节奏。可见,张某作为执法人员,此番“豪言壮语”具有一定现实代表性,绝非无心之言。这种“腔调”下滋生的作风,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大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府部门努力做好“店小二”服务角色的新时代,“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这句话,让人感到“极度不适”。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细胞”。打造良好的服务和监管市场生态,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严厉问责和重拳整治,也更需要政府部门持续优化作风,厘清权力边界,始终以感情之“亲”、联结之“清”为价值导向,全力当好企业利益的值守者、营商环境的护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