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李娜
家里有人生病了,楼下邻居帮忙将病人背下楼送医院;家里太阳能热水器坏了,邻居爬上顶楼帮忙修好;谁家做了一顿特色饭菜,总要给邻居们尝一尝……这是鹤壁市淇滨区长江路街道福田五区有名的“和谐楼”——8号楼,这里每天都会发生感人的邻里情故事。在该楼居民的感召下,福田五区其他楼内的居民也纷纷加入做好事、爱邻里的行列。
邻里和睦相处,得益于淇滨区长江路街道在小区内成立的“常小微”微网格队伍。
“‘常’与长江路的‘长’同音,‘常小微’寓意通过居民身边小而微的事情常态化开展网格治理。”长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苏杰表示,他们通过“常小微”微网格队伍,将治理重心下移至楼道,引导居民养成“有事找楼长”的习惯,带动居民从小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主力军”。
“常小微”微网格队伍在社区党支部的组织下,根据辖区居民的共同特点和需求,开展“网格义服务”“网格邻里情”“网格长幼行”“网格助成长”“网格暖心送”等系列活动,在居民之间搭建起互助友爱、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居民和谐共处的意识,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努力使长江路街道形成邻里和睦、居民友爱、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其中,“网格义服务”即微网格队伍联合社会爱心志愿者和爱心企业,每月定期在辖区内开展义诊、义剪、义修等便民服务活动,共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网格邻里情”即通过入户探访、电话探访等形式,积极关怀辖区内高龄、独居、残疾等具有特殊情况的对象,营造邻里互助的和谐气氛;“网格长幼行”即通过一月一次的文娱表演或美食制作活动,增强老幼相互沟通合作,促进老幼情感交流,拉近彼此关系,丰富一小一老的生活,营造老幼共融的友好社区氛围;“网格助成长”即采用“社工+志愿者”联动的方式,通过开展兴趣课堂、手工制作等活动,传递知识的同时提升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网格暖心送”即为小区的老、弱、病、残、幼等特定群体和生活困难人群提供一月一次或多次的公益性代买药品、代送水果、蔬菜,代缴费用等服务,积极营造温暖互助、睦邻友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如今,淇滨区长江路街道的12个社区均建立健全了“常小微”微网格队伍,如新城花园小区的红袖章志愿服务队、水岸风情小区的芳邻志愿服务队、福田嘉苑的老兵集结号等,他们在辖区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辖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了网格“自管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加油干、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商量办”的网格自治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