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办公布局,精准对接群众诉求

2024-08-29 09:55:5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据报道,近段时间以来,办事群众走进河北省滦平县平坊满族乡政府大门,一块写着“群众工作中心 来访请登记”的蓝底白字提示牌非常醒目。据悉,这是当地为了提升解决群众诉求效率推出的一项便民之举,受到办事群众的欢迎。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过去那种“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几乎销声匿迹。随着民生福祉的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高。然而,尽管政府部门的服务作风大幅提升,可在一些地方,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的效率却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何以如此?从新闻报道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首要关键在于第一时间倾听、对接群众诉求和需求。不过,现实生活中,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或因为不熟悉流程、或因为找不到办事部门,往往无功而返,由此既耗费了精力,也影响了办事效率。这种现象暴露出的问题是,在大力优化服务作风的同时,如何因地制宜地高效引导群众办事,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米”,也需要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

  新闻报道中,当地政府将门卫室升级改造为群众来访接待室,让昔日的门卫室,以极高的辨识度变身为解决群众诉求的“中转站”,将群众的各种诉求和需求信息快速分转至相关职能部门。这种优化办公布局、将为民服务阵地前移的好做法,不仅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省时省力,也在第一时间实现了问题的精准对接,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快速解决提供了有效路径。

  畅通办事“微循环”,打通服务“大动脉”。此则新闻报道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既需要政府部门优良作风的加持,做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也需要时常换位思考,始终注重群众的细微需求,创新性加以改进,做好群众利益的引导者。如此,才能更好地密切政民关系,凝聚向心力,画好同心圆。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