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近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部署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费用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电动自行车充电费用政策,降低充电服务费用,减轻群众充电负担。
小小充电桩,引发云南省5部门的关注,可见充电桩存在的问题不小。其实,充电桩建设作为这些年来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存在的自身问题不仅较为普遍,还具有共性。总体而言,大致有四:充电桩服务费用缺乏统一标准,企业各自为政,收费混乱;充电桩充电程序复杂烦琐,耗时耗力;不少充电桩强制要求关注公众号并建立账户,充值消费,否则无法操作;一些充电桩存在“虚电”现象,费用和服务倒挂,导致性价比不高。
建设充电桩是为了利民便民,但在不少社区,充电桩却成了摆设。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相关企业总是“重收益、轻服务”,导致群众使用充电桩的意愿不强。因此,云南省5部门部署规范电动车充电费用,可谓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当前,电动车是群众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充电桩充电费用高企,对于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云南省5部门要求降低充电服务费用工作,不仅可以降低群众充电成本,也有助于激发群众使用意愿,减少“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风险。
纲举而目张。严格落实充电费用政策,降低充电服务费用,用好这个“总开关”,可以有效倒逼相关企业做好服务,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譬如,大力简化充电流程、尊重消费者意愿、构建多元化充值模式等。及此,笔者期望各地都能及早行动起来,开展部署规范工作, 通过打好“组合拳”,让充电桩从此告别“摆设”角色,成为群众愿意用、放心用的出行“好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