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近日,上海一名高校教师向媒体反映,他指导七名法律专业学生自发组建了“银河信息警备队”,通过对上海市28所高校内的45台自动售卖机实地测试发现,仅有5台未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另外40台中,多数需要绑定手机号码,有的需要在关注公众号的同时,还需绑定微信号,有的还存在诱导消费者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刷脸支付的情况。如果不提供手机号码,有的自动售卖机就无法进行交易。
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科技让你更轻松。”无可否认,科技的飞速进步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消费者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在一个公民个人信息被不少商家觊觎的当下,商家出于某种“需求”,却总是热衷在科技之外添加“人为因素”,刻意为消费者设置重重障碍,变相强制索取公民个人信息。这种不良商业风气,必须要得到遏制和扭转。
自动售卖机强制索取公民个人信息,不仅败坏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而且也涉嫌违规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商家想固化目标人群,拓展营销渠道,推送产品宣传,原本无可厚非,但须知,一切商业行为必须合规合法。以此“冰冷”的方式对待消费者,强制索取公民个人信息,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将为自己带来法律风险。
换个角度来说,自动售卖机变相强制索取公民个人信息,也绝非明智之举。商家的根本目的是卖产品,消费者不提供手机号码,就无法完成交易,终究受损的还是商家。因为这种行为,将使消费者产生反感的心理,可能也会“用脚投票”。故此,商家须有长远眼光,“卖产品”也要“卖服务”,方便快捷的服务才是“止损”的正确打开方式。倘若科技让消费者感到“不轻松”,最终商家也可能落得个门庭冷落、鲜有人问津的尴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