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网购的生鲜水果重量“缩水”,品相与商家宣传不符……据报道,消费者网购“缺斤短两”现象在一些平台时有发生,成为网络购物的一大公害。
前段时间,关于电子计价秤“缺斤短两”的舆情引发公众关注。各地相继开展治理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与传统线下购物遭遇“缺斤短两”相比,网购“缺斤短两”更具危害性。因为网购交易存在时间差,加之平台惯于“罚酒三杯”,导致消费者取证困难、维权成本较高,最终往往自认倒霉,不了了之。
平台商家“缺斤短两”,看似小事,实则具有相当的破坏力。它不仅污染市场诚信经营之风、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来之不易的网络购物环境。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整治“缺斤短两”问题,构建诚信经营的网络消费环境,需要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筑牢前沿阵地和防线。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形成“人人监督,群防群治”的良好格局。平台也要创新监管方式,打出治理“组合拳”。譬如,针对商家经营行为奖优罚劣,通过定期开设“红黑榜”,公开接受消费者监督等。一方面,通过“奖优”,大力倡导和营造“网购无欺”的消费风尚与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罚劣”,提升商家违规成本,形成消费警示,倒逼商家心存敬畏、诚信经营,以此去芜存菁、激浊扬清,逐步净化网络购物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网购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