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给你100元,带我去吃一家附近比较干净的餐厅。”近期,社交网络上“和外卖小哥一起去找干净餐厅”的新闻引起广大网友关注。有的骑手带着博主找到了“宝藏”小店,有的骑手在拒绝了博主的邀请后表示:“附近的饭店卫生条件基本都不行,那边有一家饭店特别脏,我连外卖都不想取。”
哪家餐厅卫生条件好,哪家饭店卫生条件差,整日穿梭在街市收取餐品的外卖小哥无疑最有发言权。倘若连博主奉上的100元“红包”都断然拒绝,足见有些外卖小哥所言非虚。与此映衬的是,近年来,关于街头饭店卫生状况堪忧的新闻报道不在少数。“找一家比较干净的餐厅”似乎成为“吃货”们的一种奢望。
如今,点外卖已经成为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标配。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虚假好评、刷单盛行等原因,消费者很难真正知晓餐厅和饭馆的卫生状况。在此背景下,社交网络上不经意间兴起的这种“挑战”,可以说进一步暴露出当前餐饮行业整体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尴尬。
当然,这种无意之间“发现问题、暴露问题”的网络“挑战”,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一件好事。它既给了热衷点外卖的群体一次正面提醒,也对监管部门再次作出警示。食品安全无小事。作为消费者,需要更加关注自身饮食卫生;作为监管部门,如何治理餐饮行业“脏乱差”问题,为消费者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也需要更加开阔的思路、更有力度的作为。
针对餐饮行业的“脏乱差”现状,有网友“脑洞大开”:“可以尝试让外卖小哥充当‘吹哨人’角色。”循此思路,相关部门不妨尝试制定、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外卖小哥发挥监督作用,积极提供线索,一经查实,给予必要的奖励。当然,这只是治理路径之一。若要取得实质性的治理成效,相关部门还须从整体上拿出更多的行政智慧和责任担当,打出“组合拳”,多路径齐进,力促餐饮行业“脏乱差”变身“净齐优”,让此类“挑战”不再成为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