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念数治万病”“一针治癌”“花199元听网课后可月赚7万元”……据媒体报道,眼下,一些知识店铺售卖的线上线下中医培训课程,并非真的讲授中医知识,而是打着中医的幌子卖课圈钱。有的直播间里自称“神医传人”“国医名师”的讲师,实际上没有中医培训资质,“神医”背后的公司也没有开展中医技术培训业务的资质。
近年来,头戴光环的各类“神医”“神药”频繁出没直播平台,网友对此现象深恶痛绝,政府相关部门为此也开展了专项治理,予以严厉查处,相继揭穿了不少“神医”“神药”的伪装。譬如,最著名、最典型的所谓的“神医”刘洪斌,通过精心包装,3年更换9个身份、在多家地方卫视推销不同“神药”,诈骗金额高达80亿元。
当前,“神医”“神药”欺诈公众现象,又渐有抬头之势。只不过,与以往相比,他们更擅长更换“马甲”和场景,进而包装人设,连环挖坑,将自身行为隐藏得更深。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所谓“神医”“神药”,最终目的都是快速敛财、中饱私囊。媒体报道的上述现象,可以说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神医”“神药”之类危害极大。种种乱象之所以屡禁不绝,原因源自多方面。笔者认为,要遏制和铲除此类现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相关部门需要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素养,远离“病急乱投医”的误区;各类传播平台需要“知责于心、履责于行”,进一步牢牢把好关口,不给“神医”“神药”粉墨登场的机会;监管部门需要定期开展巡查,发现问题,严厉惩治,让违规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以此形成警示和威慑,净化医药营销环境。
药品安全,事关重大。在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决不能任由“神医”“神药”之类作妖、作恶、作孽。三管齐下,多箭齐发,持续发力,驰而不息,所谓“神医”“神药”终将被赶下“神坛”,人民群众用药也必将更安全、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