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保分包过”,如此“商机”不应姑息

2024-10-14 11:15:30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近日,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开始网上预报名。据报道,近期,一些考研辅导机构在网上宣称可以“保分包过”,且保证初试不过可退费,以此诱导考生购买所谓课程。不少考生付钱后表示:“所谓的‘保分班’根本不保,钱也不退。”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大学毕业生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纷纷选择考研。这无形之中为相关辅导机构创造了“商机”。平心而论,辅导机构通过为考生提供考试信息、专业匹配分析和指导等服务获取正当利益,也算是锦上添花的“助攻”行为,确实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一些考研辅导机构却存心不良,“剑走偏锋”。表面上言之凿凿“保分包过”,私下却设置各种套路和陷阱,甚至卷钱跑路。此种虚假宣传,不仅让考生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本身也涉嫌违规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对教育、培训效果作出明示及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其实,整治此类虚假宣传并非难事。譬如,这些年来,监管部门严厉整治医药广告宣传,明确禁止“疗效最佳”“根治”“安全无副作用”等绝对化表述,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培训涉及的虚假宣传,与此有着相同的表征和“病灶”。相关部门应尽快将其纳入监管范畴,建立常态化监管和巡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力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同时,进一步压实压紧平台责任,通过科技手段屏蔽此类信息,乃至封停账号,不让此类虚假宣传有可乘之机。

  “保分包过”之类之所以具有一定市场,也与一些考生的非正常、非理性需求紧密相关。一些考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也给有志于考研者以必要警示。

  在此,笔者也想提醒某些考生不妨重温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切记,真正的成功之路没有捷径可言。凡有“捷径”处,其尽头,往往是“歧路”。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