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水汤汤

2024-10-21 10:54:01   来源:河南经济报

  ■章铜胜

  过了霜降,江南还没有一丝冷意。霜降无霜,多少是件让人遗憾的事。无霜的霜降,露水倒是凉了些,也浓重了些。霜降时节有寒凉的露水,也不算是种亏欠,时节也不至于显得太过寒碜了。那天早上,从牡丹园经过时,看见将枯的叶子上湿湿的,颜色明显深了一些,不是灰白的颜色,而是有些黝黑的颜色,显然是露水打湿枯叶时留下的痕迹。忽然想起一个词:露水汤汤。汤汤,原本是指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用这个词形容露水,似乎是不太恰当的。可我又觉得用汤汤来形容露水,别有意味。可能是从小就听惯了吧。

  我很喜欢秋天里相连着的两个节气:白露和寒露。秋渐深,露水先白,凝结在草叶上,如珍珠般的白,粒粒晶莹。白,是露水的色泽,衬出一滴露水清澈圆润的模样;寒,是露水的温度,是一滴露水触感的薄凉。我极喜欢深秋的清晨,用手触露珠时所能感受到的,那种宜人的清澈的凉意,总是刚刚好的样子。若是再过些日子,天气就冷了,一般是不会轻易用手去触碰露水了。深秋的夜里,露水寒凉时,就有了漫漫的浩大气象,那是湿气和凉意的包裹。深秋的露水下来得快,分明是有野心和野性的,它将自然中的万物拥入怀中。寒露遍洒时,显出了一种急切的样子,在露水浓重的夜里,我看到自然的一种占有欲。像春天时的叶绿花开,夏天时的旺盛生长,每个时节都在试图宣示自己的生机和主权,而秋天的露水也不例外,它想在气势上震慑万物。

  深秋,农村人家晒在屋外的东西多了起来,除了日常换洗的衣物外,有摊晒在晒场上刚收回来的稻谷、玉米,有晾晒着的黄豆秸,捆好靠在南墙边,或是支好放在晒场边的芝麻秸,还有晒在晒匾里的辣椒、南瓜、山芋干、萝卜丝,等等。秋天好不热闹,单是农家每天的摊晒、收场都要花些工夫。早晨,太阳升起来了,要等露水干了以后,才会开始摊晒秋日里的收成。黄昏时,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又要忙着将院子里摊晒的东西收回来。有时手脚慢点,从厨房里会传出婆婆、婶婶的嗔怪声:“这露水汤汤的天气,还不快点收东西,不然又要多晒一个日头了。”那时,我就记住了“露水汤汤”这个词,虽然只是懂得个大概,并不能全然理解它的意思,还是印象很深。只是觉得这个词好听,它好像不属于乡村,可在村庄里又时常可以听到,特别是在秋天的傍晚,偏偏它又常出于那些天天照管着一家柴米油盐的主妇之口,总觉得是那样的不可思议。

  山边溪畔随形就势形成的村落,看了总让我觉出人世的纯净来,而平畴远畈上的一带桃花林,又让我想起现世的安稳。眼前的事物和我们心中产生的想法,总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看到牡丹枯叶上的露痕,让我想起乡亲们说的“露水汤汤”,想起秋天的丰收,想起露水的珍珠白、薄薄的凉意。应该用一些形容浩大的词语,来修饰和充盈这个秋天,不然秋天就会显得干燥,缺乏温润的暖意。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