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靳李君
近日,湖南省委书记的一次暗访,再次暴露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资源投入不对等的尴尬现实。据报道,暗访发现某乡村小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较差、电脑室大部分电脑不能正常使用、实验室缺少仪器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而这一现象未尝不是时下中西部乡村小学的缩影。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任务,同时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不可否认,近年来,各地政府在落实相关政策,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有目共睹。比如,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实现了“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再如,依托“互联网+教育”技术,通过“云课堂”,为偏远乡村提供系统支持,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同上一堂课”。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解决了农村小学待遇偏低缺乏人才吸引力及农村优秀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但也要看到,城市教育经费相对充足、农村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城市教育信息相对先进、农村教育信息相对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城乡小学教育发展,仍然难言均衡。
践行教育公平是长期历史使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部门对于切实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仍要深入研判、优化措施,在“强保障、重规划、补短板、建队伍、抓内涵”等均衡发展核心任务上,还需再下大功夫、再花大力气。务须以抓铁有痕的韧劲,以钉钉子的精神,破除教育资源流通壁垒,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实惠,从而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