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光山县泼陂河镇大豆基地,2100余亩的二季大豆长势良好,一串串绿油油、沉甸甸且粒粒饱满的大豆挂满豆秆,村民们正趁着晴朗天气进行采摘、装袋、搬运、称重、装车……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如图)。
“往年这个时候,我都是在家闲着,今年别人介绍我来这里摘大豆,一天能挣100多元,心里高兴得很。”李大爷边摘大豆边高兴地说。
“这边土壤资源和水资源条件都非常好,我们引进大豆新品种,这是一季大豆采摘之后种的第二季,七八月份采收完一季大豆后,接着播种二季,大概70多天就能采收。一季大豆采摘时我们每天用工200多人,现在每天有100多人摘豆子,人均每天工资150元,可能还需10天左右才能采收完毕,收完后我们会种甘蓝等蔬菜,一地多收,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增加村民收入。”泼陂河镇大豆基地负责人代正应介绍道。
据了解,泼陂河镇大豆基地在2022年3月建成投产,通过合并田块、平整土地、挖设沟渠、铺设管网、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建成高标准农田,共有雀村、杨榜、蔡围孜三个种植片区。基地通过“良种良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广“一地多收”模式,在三个种植片区推进大豆示范种植,带动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
取得收益后,泼陂河镇大豆基地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广种植技术,带动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90余户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等方式整区域推进大豆种植,采收后,基地采取订单式销售模式,直接收购,简单高效。大豆基地年产大豆千余吨,年产值超千万元,每年带动300余人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户务工、种植收入200余万元。
近年来,泼陂河镇紧紧抓住土地综合整治这个“牛鼻子”,启动“小田并大田”,将零散、小型、低效的农田通过土地整治和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为集中、大型、高效的现代农田,让土地流转增值收益,让有机水稻、大豆、大棚蔬菜成为泼陂河镇高效农业“名片”。“沉睡”的田地变成了“活资产”,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为村民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记者 梁聪 通讯员 向宣垣 李金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