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特区”郑州航空港 着力打造“四港联动”全球超级枢纽

2024-11-08 18:38:00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航空港区走出了‘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的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路径。”11月7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区”)专场新闻发布会。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田海涛介绍航空港区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原特区”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航空港区建区十年来,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8.8%,建成了内陆地区功能最全、通关效率最高的口岸体系。航空港区从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的小镇,蝶变为一座区域面积747平方公里、人口80万的现代化、国际化航空都市。

  郑州航空港围绕多港联动、多式联运,着力打造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张王牌”,加快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帮助更多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目前,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6位,跻身全球40强,全货运航线通达全球85个主要国家和城市,涵盖亚美欧主要经济体。来自柬埔寨的腰果、马来西亚的鲜食榴莲通过河南的中原龙浩货运包机,可分拨至全国各大城市,走上百姓餐桌。在郑州新郑机场运营的客运航空公司达46家,开通客运航线203条,通航城市110个。

  高铁航空港站是全国首个配备专用物流设施的客货两用高铁站,4小时通达国内主要城市。已建成投用高铁物流中心,开行郑渝高铁快运批量运输试点。依托高铁物流中心和公铁、空铁联运,货物周转效率提升60%以上。郑州与重庆高铁联运效果良好,下一步将开通郑州至杭州的高铁货运。

  国际陆港作为中东部地区唯一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统筹布局保税通关、大宗商品交易、临港产业等功能,西作业区去年已建成投用30万平方米高标仓和50万平方米停车场,为比亚迪等重点企业提供仓储和暂存服务,东作业区将于,明年5月底前建成投用,实现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的“公铁联运”“多快好省”。预计到2035年,将具备“万列、千万吨级”的货物集疏支撑保障能力。

  公路港方面,打造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TIR跨境公路运输双向联通和常态化运营,发车量占全国的三成以上,居全国首位。

  出海港方面,目前,我省正在航空港区规划建设郑州水港,未来大宗货物可通过郑州水港和海铁联运,实现通江达海。

  航空港区围绕我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窗口、主引擎、主阵地功能定位,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重点聚焦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卫星、现代物流、会展商贸、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以比亚迪为龙头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城快速崛起。比亚迪项目2021年9月签约,实现37天开工、17个月投产,创造了“港区速度”。在航空港区投产以来,已生产整车59万辆,电池超6GWH,实现产值951.2亿元,带动就业5.5万人。

  重点培育以富士康、超聚变为头雁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富士康与河南的合作是大省与大企的“双向奔赴”。自2012年落户以来,富士康郑州工厂累计生产智能手机超12亿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建成河南省首家“灯塔工厂”,为河南培养近300万熟练产业工人。去年,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3次到访河南,踏上“感谢之旅”“签约之旅”“揭牌之旅”,推动富士康新事业总部顺利落地,聚焦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实施“3+3”转型发展战略,计划利用10年时间,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