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罗山县支行 践行金融使命 服务实体经济

2024-11-12 11:27:19   来源:河南经济报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工作目标任务,谋定了发展路线图。一直以来,建行罗山县支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踔厉奋发、稳中求进,各项工作深化落地、成效显著。

  专注实体经济 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支持重点领域发展。该支行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服务“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十项建设”,聚焦县委、县政府“1335”工作布局,紧盯政策方向、重大规划,围绕“三个一批”、国家、省、市政府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项目,主动拼抢、靠前服务,逐项目抓好营销落地;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

  坚持服务重点工作。该支行全面支持“三大工程”,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积极做好项目对接,配合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稳步推进“保交楼”项目配套融资贷款投放和项目按揭需求,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持续做好政府化债工作,加强与政府和上级行沟通,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和融资方案,不断提高为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持经济结构升级。该支行持续加强银企对接,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行长进万企”,搭建“金融超市”“小企业之家”等银企对接平台,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客户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深化金融行动 培育发展战略优势

  保持普惠金融战略领先位次。该支行将普惠金融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围绕商所、房货、乡村振兴等客群,内挖外拓,做实业务融合;深化网点提能,确保普惠“人人会做、人人突破”,加强数字化平台工具运用和各单位、各协会沟通,以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扩大产品影响力,确保普惠贷款新增居同业第一。

  推动绿色金融战略提质增效。该支行深化绿色金融主题网点打造,以“绿色金融+茶文化”主题银行,打造信阳市乃至全省的特色银行网点;进行深度价值挖掘,加大向绿色信贷领域拓展力度,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发掘储备绿色项目,推动绿色金融与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融合发展。

  推动科技金融战略培育优势。该支行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新兴、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新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金融力量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数字金融战略双向赋能。该支行持续加强平台建设,推动智慧食堂进政府、进企业、进校园,丰富智慧政务场景运用,做实“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基本方法,通过应用端引流客户,深入挖掘平台场景价值,以交易新增、获客新增、效益新增为目标,实现平台建用并重,触达即成交,以平台搭建实现存贷款、代发、商户、社保、房金、财富管理等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升移植复制成效,不断推进产品创新推进力度,加大与各业务条线协同联动,不断提高移植复制案例申报和落地质效。

  推动养老金融战略增存拓新。该支行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推进全面实施之时,用好工具、产品、场景组合,做好代发、个人养老金账户、社保卡三位一体营销,做好“新三换”人群营销拓展工作,强化公私协同、内外协同,全力落实养老金融战略。

  积极融入大局 助力经济稳健前行

  赋能社会民生事业更有温度。该支行加强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建设,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标准化服务,为参保人提供社保、银行等全面、高效的民生及金融服务,打通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实省医保局改革政策,为罗山县两家重点医院配送30台刷脸医保终端。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扩面上量。该支行加快“强乡富镇”工作推进,联合政府选聘“金融副村长”,通过“金融副村长+裕农通”金融服务模式,实现政府与乡村振兴战略共融共生、共建共享;持续深度介入罗山县“五大产业协会”,政府协调、协会搭桥,实现批量获客批量营销:在前期茶叶、油茶等创新富农产业贷的基础上,打造“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等亮点,丰富产品服务特色产业种类,加大对农户多样化经营的信贷资金支持。

  推动住房租赁战略有力深化。该支行持续做好住房租赁平台转化客户指标,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加快推进公租房、保租房、人才公寓等业务的组织推进和提质上量,加速租赁生态场景建设,扩大租赁生态客户群体,力争实现保障性住房租赁贷款投放。

  推动“建行生活”质量提升。该支行聚焦政府“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政策,以“建行生活”App为切入点,持续对接政府消费券发放,打造完善“一元吃早餐”等特色生活消费场景,强化App与直营协同,充分发挥“建行生活”平台流量和权益的牵引作用,聚焦商户客群,统筹运用平台权益、商户权益、C端客户权益,做大价值商户规模,提升价值商户贡献度和自主经营能力。(宋新昕)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