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抗性品种 改良种植技术 科技“薯”光“汴”地香

2024-11-14 11:36:06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许丽娟 郭俊娟 文/图


专家团队在检查红薯病虫害

  近日,在开封市祥符区红薯种植区,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挖果、挑拣、装车,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景象。红薯,这一当地传统优势作物,正经历着一场科技变革,为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与增收的喜悦。

  传统产业遭遇挑战

  开封市祥符区,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一直以来以红薯种植著称。龙薯9号、西瓜红等甘薯品种,以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以及高产、早熟等优质特性,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传病害等因素造成连作障碍频发,部分田块发病率高达80%~90%,使得红薯产量和品质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与种植积极性,当地红薯产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体系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眼前的景象令人忧心:大片红薯田中,僵苗、黄苗、枯死苗触目惊心,无助的农户们只能将它们一一拔除,改种其他作物,薯农们殷切地期盼着解决方案的到来。

  科技赋能转型升级

  为了破解红薯种植难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邀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线虫及真菌病防控岗位专家研究员孙厚俊多次到祥符区调研指导。孙厚俊现场调查后,发现祥符区存在普遍、严重的甘薯连作障碍,在向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汇报后,及时组织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栽培、土肥、土壤治理等相关岗位科学家进行商讨,决定将体系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示范应用,努力解决祥符区甘薯连作障碍问题,这为祥符区的红薯种植业带来转机。

  在祥符区红薯种植区,专家们开展了抗病优质鲜食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健康种苗推广应用、新型高效防治药剂筛选、测土配方高效施肥、土壤污染管控修复治理等新品种、新技术综合试验与示范,力求找到最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种植环境,打破连作障碍的魔咒。

  经过体系专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以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剂、改善土壤生态、科学水肥管理为主要技术措施的综合治理方案,11月8日,在田间召开甘薯连作障碍综合治理现场观摩会,取得良好示范效果。

  助力农民“慧”种地

  11月9日,为进一步提高祥符区薯农在连作障碍治理与绿色高效栽培方面的理论水平,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线虫及真菌病防控岗位联合郑州综合试验站邀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生态与土壤管理、养分管理、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以及漯河综合试验站、商丘综合试验站专家,共同举办甘薯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暨抗病丰产栽培技术培训会,祥符区副区长刘伟、政协副主席尚剑飞、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涛等领导出席会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杨育峰主持会议,包括开封市及祥符区的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种植大户等10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

  在培训会上,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岗位科学家陈亚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生态与土壤管理岗位科学家张永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唐忠厚、孙厚俊紧紧围绕甘薯连作障碍治理、绿色高效生产等方面,分别作了题为“植薯地土壤障碍因子与甘薯的绿色生产”“甘薯种植土壤健康管理与高效施肥”“甘薯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河南甘薯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潜在风险”的培训。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传授了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情况,为农户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现场接受培训的农户纷纷表示,过去一直觉得自己会种地,但听了专家的讲解才知道,掌握科技才是真的“慧”种地。他们表示本次培训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下一步将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实现增收致富。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